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为载体,以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目标,自我加压不松劲,全力以赴抓重点,严格时序推进度,全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初步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作用。
落实发展政策
为全面落实中医药发展政策,市卫生计生委独立设置中医科,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有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市、县两级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认真贯彻落实《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山市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贯彻全省发展中医药大会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系列文件,把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纳入县级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常用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诊疗技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提高纯中药饮片处方值限价标准,参合农民在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
健全服务体系
着力抓实中医医院基础和内涵建设,实施了市中医医院和4个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迁建项目。狠抓创等达标和重点专科建设,全市建设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市中医医院被认定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4个县级中医医院认定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将各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全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规划建设。
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市、县两级成立专家指导组,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配备中药柜和必要诊疗设备。目前,有全国和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各1个、省级中医工作先进乡镇3个,全市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6.2%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3.2%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1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平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5种。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目前,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0至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63.20%和67.7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加快队伍建设
将新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比例达20%以上纳入县级政府责任目标管理,充分发挥保山中医专人才培养基地优势,培养本土中医药专科人才;抓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毕业后将充实到基层。注重对口支援,加强中医药人才能力提升,引入省内外优势中医医疗人才资源帮扶我市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临床骨干。目前,上海岳阳医院对口支援保山市中医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对口支援施甸县中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对口支援施甸县并延伸支援市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本地中医“龙头”作用,即市、县中医医院作用和技术指导中心职能,采取带教帮扶、接受进修、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业务技术指导,定期向基层推广一定数量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建立帮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和培训乡村医生的机制。
积极组织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等省级人才培养项目。以保山中医专中医药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依托,用4年时间对1500名乡村医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力争今年实现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至3名乡村医生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强化科普宣传
结合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与市、县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相结合,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市、县中医医院院内装修、装饰、园景均凸显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和中草药植物园及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目前,腾冲市“药王宫”已被批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时,市中医医院结合创建先进市目标,正抓紧建设并积极申报成为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与争创全国质量强市工作相结合,在保山广播电台录制宣传了中医药行业质量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周宣传活动,目前,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率不断上升。(魏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