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园区建设的世纪变迁
一个古道重镇的自我革新
来,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个外地人对保山的心声——
阳春三月的保山,正值“高黎贡山花正红,千岫万岫烟云中”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建设千亿园区热火朝天的景象,位于保山东部园区工地,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人声鼎沸,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纺织机轰轰作响。沉睡的保山在苏醒,保山在改变着模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现实,云南省规划十大千亿产业园区,在保山大地吹响快速发展的号角。
一、保山吸引投资者的魅力是哪些,保山的优势何在?叠加优惠的菜单如何?就拿纺织行业来说,沿海地区的纺织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崛起,曾经为国家建设纺织强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劳动力资源,能源的优势逐减,成本的增加已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转移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主旋律。
保山工业园区的电价0.37元/千瓦时,在中西部地区承接地不仅算是最低,也是长治久安。企业不用担心五年后电价会上调,保山在全国拥有地方电网、政府拥有自主定价权。特殊的优惠政策,最低的电价支持、可达零租金和定制化的标准厂房、可拎包入住的职工住房、即将出台的物流补贴等优惠政策,将使保山工贸园区成为轻纺企业投资的洼地。保山市政府已专门出台支持轻纺产业、IDC产业发展的特殊优惠电价文件,轻纺企业用电电价仅0.37元/千瓦时,数据服务企业用电电价仅0.33元/千瓦时;形成巨大磁场效应,由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标准厂房现已建成30万平方米,企业只需购置设备即可投入生产;园区在建公共租赁住房6140套,可容纳2万人居住,现已建成1730套。如果说能源和代建厂房为投资者减免成本的话。另外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还在于保山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市富余劳动力80万人,转移富余劳动力50万人次/年,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各类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生3.8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1万人。同时,邻国缅甸有劳动力1370多万,已出台的《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可合法为企业引进众多的缅籍工人,劳动力价格仅为1700元/月。企业入驻保山的另一个担心是物流,曾几何时,云南省的路成为转移企业的瓶颈,为打开瓶颈,物流先行,物流保税高效运转是打开难题的钥匙。园区规划了2400亩土地建设集仓储、物流、保税为一体的保山工贸园区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可满足园区进出口物流业务、仓储业务和保税服务。而一体化的优质高效服务,让企业吃了个定心丸。2012年2月8日,园区实行实体化管理,市政府将市直部门审批权限全部授权给园区,由原来的市政府、区政府、园区三级审批,变为园区一级审批,简化了企业入驻手续和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无障碍、快节奏、高效率”服务。
二、已经前期入驻保山的企业活得怎么样?他们得到了什么?对未来有什么希望?当然是关注重点。
如果说,保山的叠加优势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纺织企业把产品转移到保山,那么作为先行者的他们活得好吗?回答当然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是否生存得好,还在于保山的区位优势:保山是历代兵、商家必争之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塞,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处于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相连的结合部,沟通着中国与南亚30亿人口。从保山经密支那到印度雷多,全长只有700公里。从昆明经保山、瑞丽至皎漂,全程只有2558公里,比从广州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减少4800公里。保山周边有片马、猴桥、畹町、瑞丽和清水河五个国家级一级边境口岸,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条件最优、路程最短、辐射人口最多的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保山市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已由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阵地。另一个要素是产业优势:全方位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便捷的交通。杭瑞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绕城高速公路贯穿园区并设有开口;保山机场就在园区内;大瑞铁路保山段已开工建设;园区内的青堡路、杨官路、青西路、沙丙路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交通极为便利。二是水电配套。青阳水厂设计供水4万方/天,可满足园区用水需求;保山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23.75万kw,可开发利用821.6万kw,现已形成以110kv为骨干辐射园区,并与云南电网公司220kv相连接。三是燃气配套。中缅油气管道在园区穿境而过,园区内的昆仑燃气配气站项目已正式启动,主要配套园区企业生产及生活用气,年输气量达到3.2亿立方米。四是文体、商贸配套:青阳新城正在配套建设职教园区、医院、学校、客运站、商业街、行政中心等功能设施,汉营走马古镇、温泉等商业文化项目即将启动,产城融合、互动并进的效应初步显现。明日的园区将是一个工商繁荣、功能完善、绿色生态、舒适宜居的新型现代化产业新区。2015年拍板建设30万纺纱能力的山东德州恒丰纺织集团,一期工程在2016年已投产,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时,去年三月,他们根据一期投产的成本和外部条件,理事长苏建军决定把在保山的投资规模提升到100万元/年,分三年建设,2019年全面完工,另一个天津纺织控股30万锭/年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工程紧锣密鼓正在进行时,与之相比,沈阳泓曲纺织厂计划投资20亿生产缝纫线50万吨/年项目前期用地已经规划。博翔科技是来自浙江义乌的几个老板合作的产物,已经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山东德州恒丰纺织集团驻保山纺织公司总经理徐炳义谈到云南保山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没有想到的有两点,一是保山工贸园区贴心的服务,园区为企业入驻想到了一切;二是保山的常年气温在15℃左右,温湿度非常适合纺纱条件,一期工程的13台空调风机,有9台闲着。二期项目已经修改设计方案,这是恒丰纺织集团在企业转移项目中最优化的生产条件,我们在四川省屏山县,新疆,宁夏和青铜峡市都建厂房,从生产条件来看,保山湿温度最适合纱线生产。
天津纺控集团的马总对保山寄托希望,在保山找到了与境外转移同样的条件,这里境外劳工,每月仅1700元/人的工资,工人的素质很好,只是语言有障碍,其他一切都好,有这样的条件国内其他地区是无法相比的。
三、保山市委两届领导接力棒传递信心,快速发展,保山为你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保山的蓝图凝结着两届班子的心血,前任班子把保山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敲定,保山工贸园区位于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市中心约10公里,与保山青阳新城区融为一体,是云南省61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遵循“产城融合、产业引领、创智创新、错位发展”的理念,按照“一轴串联、三廊镶嵌、一核统领、五片相生”的空间布局,以点轴带动、多元复合、低碳永续为目标,大力发展轻纺、电子信息及大数据、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资源加工等产业。其中,规划10平方公里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集聚、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互利合作为核心,以共建平台为基础,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由各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隆阳电子信息园、施甸装备制造园、龙陵硅精深加工园、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园四个“园中园”。“园中园”的规划建设,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配套、推动全市优势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成为全市工业发展又一重要增长极。目前,园区已被列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现轻纺产业已引进山东德州恒丰集团、天津纺控、博翔科技、中柏韩美等一批从事纺纱、制鞋、服装生产行业的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已引进深圳路华集团、云南联通、中唐国盛、北京曙光星云等一批从事动力电池、数据存储、灾备、大数据服务外包行业的知名企业。未来,园区将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大通道重要经济节点,保山经济发展引擎,生态智慧产业示范园区。保山的叠加政策和劳动资源为转移企业提供饕餮大餐,这一届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一如既往,砥砺前进,市委书记赵德光在日理万机中,优先安排时间拜访纺织企业。去年三月,他下山东恒丰纺织公司与理事长苏建军见面,为高速建设德州恒丰保山纺织一锤定音。又风尘仆仆赶到天津,与天津纺织控股集团签署扩大再生产协议,在福州长乐会见新华源纺织老总和众多企业家推介保山。
“坚冰已破,航程开启”,我们有理由相信,云南保山的承接产业转移一定会高歌猛进,快速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连接“一带一路”倡议节点的纺织的重要基地,一定会在祖国西南大地上崛起,展示出他亮丽的光环。
谢立仁,现供职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中国纺织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纺织服装周刊》副主编。谢立仁数次到过保山,对保山情感深厚,热心保山工贸园区招商,且有建树。有散文《高黎贡山杜鹃红》《封老爷茶老爷》发表。(谢立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