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底,我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68个,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2.18亿元,12.7万户入社农户户均收入12970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2012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后,市供销部门以提高发展质量为重点,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为抓手,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合作社、城市消费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实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去年底,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68个,其中种植业989个、养殖业198个、流通业42个、其它类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市72个乡(镇)80%的村,入社农户17.1万户,带动农户29.8万户,社员出资总额11.05亿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2.18亿元,其中:年销售额1000~3000万元的合作社有35个,年销售额3000~5000万元的合作社有15个,年销售额5000万元至1亿元的合作社有9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合作社有1个;2013年合作返利和分红10万元以下的564个,合作返利和分红10~50万元的64个,返利和分红50~100万元的9个,返利和分红100万元以上的8个。去年,全市共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101个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过去两年,我市针对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收入少、带动能力弱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困难和问题,按照“增量扩面、规范提质”的要求,以提升广泛性、规范性、普惠性、功能性为重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发展数量快速提升,入社农户不断增加。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1年的967个发展到去年底的1268个,入社农户由12.7万户发展到17.1万户,带动农户从20.6万户发展到29.8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53.2%;社员入股金额明显增加。2013年底,全市1268个合作社社员入股11.05亿元,比2011年增加6.17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入股87万元、比2011年增加37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入股6461元、比2011年增加2620元;主业突出,产业分布广,辐射领域不断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并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全市共发展公共管理型合作社66个、发展城市消费合作社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1个;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合作社的业务从过去单一的收购、销售,逐步拓展到信息服务、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集体“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个体“办”不了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强化合作社管理,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跟踪服务,全市五县区都成立了农民专业会计服务中心,获得市级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基本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较规范的章程制度;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社员通过合作社的生产规划降低了市场风险、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流通环节节省了费用,增加了收入,全市126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2.18亿元、比2011年增加5.08亿元。
此外,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推动了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村留守妇女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刺绣等产业提供了平台的同时,还有一些运行效益良好的合作社将部分盈余资金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无偿投入修桥铺路、学校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部分困难社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了社会和谐。(保山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