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边境线上旗帜飘扬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9/9

初秋时节,行走在保山市各个边境村寨,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党旗引人注目。这些高高飘扬的旗帜,极大地激发了边境村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强化了全体党员群众强烈的国门意识,增强了边境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今年以来,为切实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保山市决定实施以党建领边、组织强边、先锋护边、共建稳边,构建边境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四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边境党旗红”工程,全面提升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能力水平,着力建设安定边境、富裕边境、和谐边境,为保山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提供坚强保证。  

党建领边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党建+”推进工作

“加入‘扎来科’,种养技术大家说;加入‘扎来科’,买卖风险很小了;加入‘扎来科’,科教文卫知识多;加入‘扎来科’,发展提速、社会和谐好事多。”“扎来科”为傈僳语,在腾冲市滇滩镇联族社区是一个既响亮又时髦的词语,意为团结友爱互助组。  

滇滩镇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按照“行业相近、志趣相投、地域相邻、自愿组合”的原则,在联族社区水城自然村成立了“村庄建设服务、环境卫生、畜牧养殖、草果、续断、苦荞生产加工、经济林管理、双语教育、文化传承、义务巡逻、十户联防、爱国护边”12个“扎来科”,将179户农户全部纳入“扎来科”管理。经过多年发展,“扎来科”在边境傈僳同胞心中扎下了根。  

“扎来科”的案例折射出了近年来保山市在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用“党建+”的思维模式统筹推进边境地区引领思想建党,建好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的“思想家园”;引领边境稳定,筑牢边境防控网;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境和谐稳定;引领科学发展,推动边境富裕繁荣等各项工作。  

结合边境特点,充分发挥边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边境乡镇为“点”,以边境村组为“线”,以县市乡(镇)村组四级党建责任区为“面”,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联动、联防、联控网格体系,实现“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目标,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境和谐稳定。  

组织强边

探索“五型”党组织 创建“五型堡垒”

曾经吃苦荞粑粑苤菜汤、住杈杈屋的腾冲市明光镇鸦乌村,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将集体电站和茶园以租赁形式承包给明光矿业公司和致富带头人,对集镇改造升级,流转土地种植三七等方式,去年村集体收入达308万元。  

在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保山积极推进农村创建“富民型”堡垒,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依托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等惠民政策,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产业党建示范点、示范带,着力构筑“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干部引领、党员引领”的“双推进”新模式,闯出一条促进边境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  

在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当地党委通过“党总支引领+党员干部帮扶+农户发展”的致富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开展现代农业、畜禽养殖、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渠道。目前,全乡5个村(社区)全部“脱壳”,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保持在20万元左右,解决了村党总支为民办事有心无力的尴尬局面。该乡党委还于2014年成功创建成为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除了在农村创建“富民型”堡垒,保山结合边境基层区域化党建的特点,根据区域位置、产业特点、资源布局、人员分布等现状,探索“五型”党组织建设,创建窗口单位“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效能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诚信型”堡垒、边境驻地边防站所“固边型”堡垒,强化示范引领,构建边境“五型堡垒”。  

先锋护边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争当“四个先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构建和谐发展稳定边境中,保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守法先锋、互助先锋、致富先锋、护边先锋“四个先锋”,建成引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坚强战斗堡垒。  

腾冲市明光镇党委以“三培养”为抓手,在此次村“两委”换届中,将一批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老干部选配为党组织书记、委员,积极把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任命为第一书记,在自治社区配备“双语党务工作者”,使之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主力军,全力构建“能人治村”格局。  

东营社区距明光镇政府11公里,全社区有居民1184户,人口4876人。该社区有党总支1个,下设支部4个,共有党员122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坚持“选强一名能人、带好一支队伍、夯实一个堡垒、促进一方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在全面夯实党建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带领全社区党员群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2015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4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401元。  

保山市委始终紧扣“五个服务”要求,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党费收缴管理、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为重点,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活动日、党员示范户、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积分管理等为载体,强化边境党员队伍管理,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边疆基层“带头人队伍”。  

龙陵县、腾冲市结合边境地区情况复杂的实际,建立“从严管理党员机制”,重点抓好严格党员发展、严肃党内生活、严肃组织处理三项工作。坚持尿检制、票决制、公示制、预审制、责任追究制发展党员,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共建稳边

组织共建为核心 强化“四个共建”

龙陵县木城乡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发展共谋、维稳共筑”的总体思路,开展“组织联建、边关联守、治安联防”的联创联建活动,有效破解了警地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服务群众两个瓶颈,逐步构建起警地党建工作一体化工作格局。  

近年来,保山以组织共建为核心、兴边富民为主题、巩固边防为重点、加强“双拥”为基础,通过组织联创、队伍联建、党课联学、党日联动等方式,整合资源强化推进“警地共建”、强化“城乡共建”、深化“党群共建”、探索边民共建“四个共建”。  

协助边防支队聚力打造腾冲“极边党建带”、龙陵“五桥党建带”、驻地边防站所“前哨党建带”;加大边防派出所长兼任边境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边境乡镇党委书记兼任驻地边防站所编外教导员、边防民警兼任边境村党组织副书记力度,实现相互兼职全覆盖,搭建好共建互助平台,腾冲市、龙陵县边境乡镇选任4名边防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长,32名边防派出所民警兼任辖区行政村党组织副书记,4名乡镇党委书记兼边防派出所编外教导员,兼任率达100%。  

同时,边防支队把联创联建纳入了地方的创先争优活动,在腾冲、龙陵县边防辖区共划分了31个党员责任区,设置了17个党员先锋岗,形成了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全覆盖的局面。把边境地区村民小组纳入联防体系,成立边境110队伍,推行“十户联防”治安防控网络,筑牢安全屏障。  

总揽全局

构建边境基层区域化党建 “四个体系”

“四边”行动带动下,保山市以总揽全局视野、改革创新精神、科学管用方法,积极探索构建城乡融合、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区域共建、动态覆盖”的边境基层组织体系、“区域共享、集约高效”的边境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共管、灵活多样”的边境党员管理体系、“区域共商、和谐有序”的协调运转体系,构建边境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区域共建、动态覆盖”的边境基层组织体系。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以区域的视角对边境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以开放、动态的形式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调整。  

——探索建立“区域共享、集约高效”的边境公共服务体系。以边境群众需求为导向,建好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情民意调查摸排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科学研判机制,抓实四级党建责任区作用发挥,推广组建党群团结互助组等做法,把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边境区域内各个方面,实现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探索建立“区域共管、灵活多样”的边境党员管理体系。创新边境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方式,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开展党内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建立区域党员动态管理系统,着力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主动接纳,依托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网络党建,推动边境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  

——探索建立“区域共商、和谐有序”的协调运转体系。建立边境区域党组织会商机制,落实四级党组织书记联席会议制度,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松散的党组织联结为紧密型的边境党建共同体,通过联席会、恳谈会等形式,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做好边境区域内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边境和谐稳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