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万兴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属山坡丘陵地带,除了行政中心所在地为集镇外,7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均散布于95.4平方公里山林之中。但就是这样一个山区乡,却通过“顶层设计”打破传统,率先将治保会主任纳入“村两委”同步换届选举,实现有机构、人员、经费专职解决矛盾纠纷隐患等社会问题,并在所有学校实现所有山区校点治安监控摄像头全覆盖的“互联网+教育+安全”内保模式。织起了以“6995”为平台,以治保会组织为依托,以治安主管部门、治保委员、内保组织、技防设施等为节点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
治保主任“专职化”换来90%纠纷化解率
与其它乡镇“同步换届、主任兼职”不同,在2014年施甸县全县加强“治保会”工作以后,万兴乡积极向县委政法委、组织部报告,将新一任治保主任纳入“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同步选举,今年5月在万兴社区先行先试同步完成了换届选举。
“这是一次尝试,如果成功将在全乡推开。”万兴乡党委书记陈加国说,这意味着该社区治保主任已经“专职化”,经济待遇上每月工资保障达到了1430元,而专职副主任工资由综治维稳经费县乡各承担一半也达到了820元,彻底实现了治保会政治、经济两个待遇保障。
万兴社区百忍小组组长张光胡是一个月前被选举到治保会主任岗位上的。提起这一个月的工作感慨:“和当小组长不同,晚上睡觉都在考虑该用什么方法去调处纠纷。”
张光胡介绍,以百忍小组为例,全组有200户居民,多是居民分家、争滴水位等单一型的纠纷,每个月平均也就1至2起。而现在,万兴社区有1717户居民,其上任一个月,平均每天就要调处山林权属、土地等纠纷1.5起。
并不是所有的矛盾纠纷都能够调处成功,但一个月的时间里经治保会调处成功的居民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了90%。
换作是以前,接到群众反应的矛盾纠纷问题一般都是社区支部书记或主任亲自去调处。而现在有专职治保会在履职,6月份社区主任只参加了一起纠纷的调处,这样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心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工作任务。
有专人抓治保工作,万兴乡的治保工作有了较大改变。“以前都是乡综治办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再找村两委一起去调解矛盾,现在许多小的矛盾在治保会就得以解决,遇到难度大的治保主任会主动向乡里报告。”万兴乡分管综治的党委副书记董必磊介绍。
校园“指挥中心”互联网+安全助力内保
除了治保会组织关系理顺和发挥作用,万兴乡的内保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8所山区学校分三期投入140个视频监控探头实现全覆盖,与“互联网+教育”并轨联网,保安通过监控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效避免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保安蒋革新是2011年9月从代课教师岗转到保安岗位工作的,负责万兴乡中心小学的内保工作。指着视频监控终端的10个监控点蒋革新介绍,日常巡逻完校园一圈要花15分钟,而现在在监控室就可以看到校园每个角落的情况,哪里出现状况保安1分钟就能赶到。
记者看到无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每所学校的门卫室都有保安专门负责职守,类似于一个微型“110指挥中心”,视频可180度旋转无“死角” 监控,在中心校终端则可看到所有学校的情况。这样一种技防措施下,万兴乡的所有学校从2011年视频建设至今没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
并非施甸县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但就在这个山区乡实现了全覆盖。万兴乡中心校一期视频投入5万元,二期投入26万元,每年并网维护费用近8万元,10年就需资金上百万元,如何才能做到?
乡党委政府支持和“分期付款”是视频建设的关键,中心校长蒋政和介绍,2011年学校从各类压缩的办公经费中节约了5万元自费投入视频监控系统,2013年再次投资26万元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
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与建设公司达成了协议,26万元费用先由公司垫付,学校三年付清。而这笔费用,由乡政府和学校各筹措一半解决。这样,每年乡政府和学校只用预算4.3万元,通过三年就实现了视频全覆盖。
蒋政和介绍,整个万兴乡有15006人,仅学生就有2100余人,占了人口数的1/7。“安全工作无小事,如果出了事故无法和学生家长交代,校方也会产生一笔巨额赔偿,不如先期投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蒋政和说,学校不会将费用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每年节约压缩的行政费用就可以解决。
“现在,第三期工程主要用于与教育并网,学校正在和电信公司洽谈,建成以后就可实现学生家长在手机上同步观看学生上公开课,‘互联网+教育+安全’资源就能实现有效整合,这不仅是安全的提升,也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万兴乡党委书记陈加国介绍。
组织化程度是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的关键
记者发现,无论是治保会还是内保技防措施到位,都与万兴乡的组织化程度有关,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资源优化配置水平。
万兴乡政府通过计算,在万兴社区一年预算治保会主任、副主任工资应为22080元,7个行政村如果全部铺开,需要15.5万元,而一旦发生民转刑案件,或是重大矛盾纠纷,这笔钱甚至不足以支付事后工作的行政成本。万兴乡乡长王爱辉介绍,学校视频投入也是同样道理。
在万兴社区,治保会主任张光胡也坦言,自己也要生存,如果没有固定工资保障,并不愿意担任治保会主任。现在的工资与“村两委”同酬,生活有了保障自己也会尽全力做好治保工作。
张光胡的顾虑是所有“想办事”人最基本的顾虑,“保障难”也是为何治保会从1952年成立以来,机构职能逐渐消退的主要原因,而万兴乡再次将治保会纳入“村两委”同步换届选举,无论是从政治待遇还是从经济待遇上都消除了这个“顾虑”。
现在每接到一起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治保主任都会受理,并召集治保会委员开会磋商、分工调处。与重大突出的矛盾纠纷不同,居民间的琐事纠纷从诉讼成本上看居民大多不愿意付诸于法律行为,而治保会从“村民自治”层面效果更好得多。
今年6月7日,居民张某到治保会反映邻居张某周支砌的挡墙不规则导致滴水溅到自己家后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按照《民法》这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相邻权关系,但一场官司下来时间太长。进入雨季,这堵挡墙已经出现了裂缝和倾斜。
张光胡带着专职副主任及委员连续3次到张某周家做工作,从不理解、不支持到两户人家协议挡墙做返工“收台”处理,费用由两家各自承担一半,仅用了5天时间。
在群众当中,大部分的纠纷都是类似于这样的“小事”,处理不好就会演变为大事。而这些“小事”能否管而有效,是由组织化程度高低决定的。“专职化”不仅增加了“村两委”的力量,更彻底解决了治保主任兼职所带来事务冲突、自顾不暇的尴尬局面。
业务能力提升成为立体化防控的保障
从万兴乡政府了解到,2016年将有153户建档立卡户搬迁到万兴社区集镇的移民搬迁点生活。在教育扶贫上,万兴乡这个山区乡已经率先一步,打好了“互联网+教育+安全”的基础,但治保会却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一方面万兴社区将面临移民搬迁后地域文化差异、素质差异等带来的管理问题隐患。另一方面,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也将成为建档立卡户选择移民搬迁考虑的重点内容。
施甸县公安局万兴派出所所长杨学元介绍,治保会的职责不仅仅只是化解一般矛盾纠纷,还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防范、参与集镇管理、预防安全隐患等方面职责任务。
“专职化带来的问题就是要实现专业化,这需要每月定期对治保主任和委员们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解决。”杨学元介绍,派出所、司法所每月都要对治保会进行培训。
就在采访当天,赶上施甸县武警中队指导员在派出所里向治保委员教授防暴棍、橡胶警棍使用方法。而整个上午,治保委员们已经参加了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和乡司法所的业务培训。据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培训每月都会组织开展一次。
治保委员业务素质提升带来的“甜果”直接体现在了助力城镇化、产业发展、项目实施上,在2016年万兴乡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实施中,一户和农户协议好的电杆架设点遭遇农户临时反悔,造成工程停滞施工,最终治保会妥善处置做通了群众的工作。像这样的事情,一个月时间里万兴社区治保会已经处理了10余起。
杨学元相信,持续提升治保委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必将给治保会发展和立体化治安防控网建设带来一个“春天”。(杨剑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