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明之花簇簇红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5/28

初夏时节,走进绿树翠竹掩映下的省级文明村,龙陵县龙山镇横山村大塘子自然村,一条弹石铺筑的村庄道路把寨子与邦腊掌温泉景区相连接,一块块依山缠绕的茶园、果园、石斛园将寨子环峙,一幢幢红砖青瓦的农家小院新妆亮丽;几位正在清理村道排水沟的村民对记者说:“新农村建设让我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现在收入高了,村容美了,到我们这里游览的人多了,我们要美化好环境,让更多的游客到寨子里赏自然风光,吸新鲜空气,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搞活旅游增加收入。”

大塘子村民小组有35户170人,近年来,共投入扶贫开发、“一事一议”、人畜饮水等项目资金50余万元,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70多万元,按照大塘子建成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靓村的目标,实施了以“三通(水、电、路)、三改(厨、厕、厩)、三建(家、园、池)、一发展(经济)”为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长2.3千米、宽4米的弹石村主干道,水泥入户巷道1.7千米,建成沼气池33口,户户完成了“三改”、“三建”和院场硬化,实现了人畜分离;修建消防池2个、垃圾收集池3个,修建了一个简易的文体活动场,建成了一个有石护栏的景观池。种植椪柑、蜜桔40多亩,板栗、核桃300余亩,茶叶170余亩,石斛3万余平方米,优质稻200余亩,稻田养鱼150余亩,每户还建起1至3亩不等的经济园,建起了6家“农家乐”。构建起“山顶是‘绿色银行’,山腰瓜果飘香,山脚是‘鱼米之仓’”的生态产业格局。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在小康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村总支书记王自朝介绍:为了让广大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村“两委”积极探索建设文明村的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娖娌”等创建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成果,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把大塘子寨打造成为卫生清洁、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村“两委”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孝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以富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通过引导村民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倡导文明、树新风、改陋习、讲孝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村民真正成为了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主人。毗邻村“两委”的大塘子寨,不少村民每到农暇就聚集到村“党员之家”、农家书屋和农技校里,学文化学科技自我“充电”。过去赌博酗酒是不少村民闲时的选择,现在,文化室、科技培训班、远程教育放映点成了村民最喜爱的去处。

过去的大塘子是厕所露天在村口,猪圈牛圈靠床头,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道路坑洼难行走。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现在实现了村庄道路弹石(水泥)化、吃水清洁化、厕所卫生化、垃圾粪便处理无害化、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化,营造起“寨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不少到邦腊掌温泉洗澡的浴客到这个天然“大氧吧”里游览观光,赏田园美景,感受农家新生活,旅游经济红红火火。群众用五个“不一样”来形容村里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思想观念不一样,致富手段不一样,干群关系不一样,全寨呈现出一派和谐兴旺的景象。

走进村民小组长赵德育的小院,气派的正房里彩电、音响一应俱全,厨房窗户洁净无烟尘,厕所清洁卫生无异味,猪圈宽敞通风无积粪。赵德育美滋滋地说:“以前家里是乱糟糟的,自打镇里扶持咱建生态文明家园,把沼气池、猪圈、牛圈、厕所连成一体,人畜粪便、庄稼秸秆、杂草树叶都‘喂’了沼气池,生活环境变好了。”小赵的妻子掰着指头说起生态文明家园的好处:“过去,下雨天做饭,柴草湿,光冒烟,不生火,熏得两眼直流泪,可遭罪啦。如今,下地回来后,拧开沼气阀,眨眼功夫,水就开了,做饭既方便又清洁卫生。”

脏、乱、差是农村中的老大难问题。大塘子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坚特规划先行,合理设计村庄布局,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拆除露天厕所,消除卫生死角,清运村道垃圾,有效解决了“粪土门前堆,厕所露天建,家禽满寨跑”的现象。寨里建起了垃圾收集池,村庄道路实行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确定了3名卫生保洁员负责全寨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垃圾清运,报酬由村民(饮食业主)承担,寨容寨貌变得整洁清爽了。

大塘子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通过“一池三改一利用”清除农村“四堆”(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利用沼液沼渣发展无公害农业;土堆、粪堆、柴堆、垃圾堆),实现农村“五化”和“五通”(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通安全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建设“八有”村寨文化(有村寨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和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有宣传栏、有电教室),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这里寻找乡村感觉。缺少文体活场所依然是制约大塘子发展旅游业的“瓶颈”。“我们希望在寨子里建一个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为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赵德育坦言。(雷 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