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统筹抓好农村客运建设 促进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0/6/22

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方便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方便了农民出行,特别是山区农民出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村公共交通事业相对滞后,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公共交通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的深入和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政策的实施,以乡镇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乡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经商意识不断增强,各乡镇间农贸集市空前繁荣,增加了农民的出行需求。同时,随着外出打工就业的激烈竞争和打工人员回乡信息反馈,农民打工观念有所变化,农闲时节,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近打工人数增加,人口向乡镇、县城及周边城市流动量增加。这就迫切要求尽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促进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

一、目前龙陵县农村客运现状与问题

一是各乡镇基本开通了中巴车和小微型车。但沿线站场设施建设不完善,供旅客候车、上下车地点的随机性较大,部分线路班次太少,等车难。

二是农村道路上经营业户的经济形式一般为个体运输,有些车辆技术状况低,安全性较差,经营服务不规范。农村道路上经营管理松散,管理力度小,跟不上客运发展需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三是部分乡镇发车不固定,不实行统一售票。比如腊勐、镇安、龙新,完全要等人满一车才走一车,使旅客坐车没有时间观念,等车过长,耽误出行时间,造成车流量小,行车效率低。

四是全县还没有开通公共汽车,农民出行成本高。原因是运营成本太高,发车班次过密客源不足,班次过稀乘客等车困难。如何解决好方便农民乘车与经营者运营成本的矛盾,还须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建议与意见

(一)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统筹抓好农村客运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主要体现在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实现 “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由于道路通达程度、人员密度、站场建设和已有的经营线路不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为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入企业、乡镇、行政村、集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出行习惯、出行规律、行政村的数量、人口密度,哪些村已通车,哪些村未通车。根据群众的流时、流向、流量、道路状况,确定上什么车型,上多少车辆,什么时间计划开通班车,做到心中有数, 科学决策。

决策过程中要兼顾以下几点:一是要以繁荣城乡经济,减少道路资源浪费,提高运输效益,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为主要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工作中心,做好调研与决策。二是要从有利于群众出行,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运输经营者经营,有利于科学管理出发做好调研与决策。三是要坚持路通车到的原则、运力与运量科学配置的原则、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市场稳定与安全运行的原则,做好调研与决策。四是要把场站建设与村庄集镇建设相结合、延伸线路与新开线路相结合、绿色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整合线路与减少矛盾相结合,做好调研与决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农村客运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认真扎实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客运管理部门要在调查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站点确定和票价核准,确定投放运力与车型。这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投放运力大、浪费严重;投放车辆小,人为超员;投放车辆大,路况不适应。要充分解决好以上几个矛盾。借鉴外地经验,体现一线一景,一线一色。为便于监督,体现美化,对车辆一律统一颜色, 严格按照规定喷制车体内外标识;司乘人员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办证上岗;实现同一线路,同一车型,同一车体标识,同一车身颜色和票价统一,服务统一。对新开通的线路,应广泛宣传,扩大农村客运班线开通的透明度。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方便群众出行乘车。

(三)拟开通公共汽车线路。一路车从客运站-玉园区-二关水库-一中-文化广场-客运广场,为打造“龙玉文化名片”提供客运服务;二路车从休闲广场-县医院-水泥厂-邦纳掌,为打造“温泉文化名片” 提供客运服务;三路车从文化广场-黄草坝-八O八-松山,为打造“抗战文化名片” 提供客运服务;四路车从客运站-黄草坝-蚌渺湖,为打造“龙玉文化名片”提供客运服务。以上四条公共汽车线路的开通,不仅能活跃旅游经济,而且能节省农民出行成本。

(四)加强管理,确保效果。加强农村道路客运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客运秩序。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建设工作,必须本着“效益、稳定、方便,安全”的原则。要成立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建设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对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的统一协调、落实和监管。尽量减少线路重叠,防止出现矛盾和纠纷。引导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推行公司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结算。对各条线路上非法经营的车辆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农村班车的利益不受侵害。及时排除和解决营运中的安全隐患,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客车参与农村道路客运, 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乘车安全。

(五)降低成本,方便群众。要想方设法解决好方便农民乘车与降低经营者运营成本的矛盾,在充分考虑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的基础上,兼顾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在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客运班线通达能力的基础上,对那些尚未辐射到的乡村群众的出行特点、出行需求、客流量、流向、流时等因素进行调查摸底,原则上在不增加运力的前提下,适当进行线路延伸,防止运力过剩和产生纠纷,保持客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今后重点还是要发展乡到村的农村班线,要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依据当地实际,农村客运班车采取区域经营、循环经营、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的经营方式,深山区、人口稀少地区可采取电话预约不定期发车等,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车率,降低营运成本。

只有把农村客运组织好了,我们千辛万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农村公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农村公路建设的福泽才能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党的惠农政策的光辉才能真正普照到平原、丘陵、大山、深沟中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切实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客运公交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