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回眸“十二五”:我市精准招商实现质量规模新突破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2/17

“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新项目652个,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581.56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长5.5倍,实际利用外资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

“十二五”以来,我市的招商工作在全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同时创新方式,实施“精准招商”,使招进的“商”更符合自身需要、更具有根植性,全市招商引资的质量和规模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五年来,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新项目652个,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581.56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长5.5倍,实际利用外资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  

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突出优势和特色,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园区为平台,坚持以生物、制造、建材、能源、珠宝、旅游、服务七大支柱产业为招商重点,把招商选资与引大引强相结合,数量、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招商引资工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投资、稳定增长、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的强大动力。  

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列为“一把手”工程。市级领导及各级政府、部门及园区负责人多次率领招商团赴深圳、上海、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招商,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在各级领导的高位推动和小分队的强势推进下,一些项目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浪潮集团保山云计算产业园项目开辟了我市信息化产业零的突破。深圳龙岗鞋业商会宝龙轻纺城项目开启了保山制鞋产业集群化先河等。  

围绕信息化、轻纺、五金和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我市开展专题产业招商。通过谋划项目,制定详细的路线图,结合县区、园区确定的发展目标,创立了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以县区、园区主导产业为导向,依靠资源、政策、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入驻,汇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去年4月初,在我市召开的IDC国产设备联盟筹备会,包括行业翘楚华为、惠普等公司在内的4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会议。“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边境市来说,保山之所以才吸引那么多的企业,正是由于我们的信息产业走集群化发展路子,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市招商局局长杨玲道。  

精准招商还在于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上。着眼“绿色”促转型,着眼“科技”促升级,在项目引进中,对于不符合保山发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拒绝,把“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把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瞄准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对适合全市产业需求的重大项目,在要素保障上给予重点倾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能够集成的平台和渠道有多少,决定着能走多广、多远。每一次出行前,招商人员都要做好、做足功课,明确自己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把目光投向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发动各方面的力量,疏通联系渠道,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  

正是靠着在工作中不断拓展的渠道和垒砌的平台,我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的招商活动中,我市走了不少地方,找了不少企业,但由于对保山缺乏了解,招商人员走过弯路、碰过壁,也遭受过冷遇,可通过努力,我市真诚的态度、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和独具的优势让一些企业转变了看法。目前已有浪潮集团、大树云数据有限公司、炎黄网络、保山同舟共济等企业入驻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  

项目引进来后,我市全力打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服务环境,建立健全项目落地督办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推行企业服务团制度,由主要领导和部门挂项目,并派出干部到企业蹲点帮扶,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其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给予法律援助。以真情招商,以服务留商,换来了远方客人驻足流连,全市开放的氛围与层次迅速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