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的意见》,打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合拳”, 全市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由2010年末的660个减少到391个,并有7个村经营性收入上百万元。
我市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深入推进“四群”教育的重要载体。市委、政府于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的意见》后,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合力。市、县、乡各级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的乡镇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每个工作组由一名乡镇领导亲自负责、包干到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大财政扶持、增强造血功能。全市每年预算84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将无经营性收益“空壳村”列入了重点扶持对象,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上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给予了大力扶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加强“三资”清理、规范财务管理。针对家底不清,集体财务就不可能管好的问题,各县区、乡镇在摸清了集体资源、集体资产、集体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找准了结合点和发展的突破口;选准村组带头人。各村(社区)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把愿意为群众办事、有经济头脑、有发展眼光、符合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配到村领导班子上,发挥出能人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各县区还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选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了经验:一是通过对集体资源的开发来增加收入。主要依靠优势资源,对集体机动地、四荒地、林地等通过租赁发包来增加集体收入。二是通过对集体资产的改造来增加收入。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对村级闲置资产和简易的厂房进行改造,提高租金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通过对管理设备陈旧、混乱的村办红砖厂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实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三是通过盘活小集镇来增加收入。主要通过发挥集镇村的优势,对小集镇进行提升改造,在强化服务上挖潜增收,在新增集体出租房上增加集体收入,也是大多数集镇村增加集体收入的路子。四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增加收入。如腾冲县界头镇28个村都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兼任合作社或协会的班子成员,既发展了产业、增加了农户收入,同时合作社通过服务按照规定收取服务费用,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通过开展有偿服务来增加集体收入。如隆阳区汉庄镇彭海村,通过组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开展有偿服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六是通过土地流转来增加集体收入。如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通过土地流转,或由村集体组织集中统一生产经营,或转包给其他大户种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七是通过项目扶持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向省级财政争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10个、扶持资金1080万元,并有 99个项目投入经营使用,其中年增加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46个、年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53个。
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市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由2010年末的660个减少到391个,减少269个, “空壳村”比重由原来的73.3%下降到43.4%,下降了30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由2010年末的137个增加到211个,增加74个。并出现了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上百万元的村集体7个,其中:腾冲县的中和镇新歧村382.5万元,猴桥镇箐口村135万元,固东镇顺利村123.2万元,明光镇凤凰村116.5万元,和顺镇十字路村110万元,中和乡民振村101.95万元;龙陵县龙新乡黑山村107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