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保山市农业工作按照“农业稳市”和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落实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科技支撑,着力抓好参展推介,着力检验监测防控,着力经营体系培育,着力法律法规贯彻,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和提升装备水平,全力以赴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供了坚实基础、“稳中有好”提供了强力支撑、“稳中有快”建设增添了底气,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到去年末,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40亿元,比2010年增加201.8亿元,增长146%,年均增长19.7%;农业总产值达250亿元,比2010年增加117.6亿元,增长88.8%,年均增长13.5%;农业增加值达147亿元,比2010年增加68亿元,增长88.6%,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0元,比2010年增加4824元,增长133%,年均增长18.4%。
2高原粮仓建设基础夯实
到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392万亩,比2010年增加36万亩,增长10.1%,年均增长1.9%;粮食总产量达144.8万吨,比2010年增加31.8万吨,增长26.7%,年均增长5.1%,实现“十二”连增。保山市被列为全国24个产粮大市,隆阳区、腾冲市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保山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滇西粮仓的地位得到巩固,为云南省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原粮仓打下坚实基础。
3两项行动推进力度加大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0元,比2010年增加4914元,增长135%,年均增长18.7%。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达5250元,比2010年增加2404元,增长84.5%,年均增长13%;工资性收入达2320元,比2010年增加1890元,增长439.5%,年均增长40.1%;财产性收入达174元,比2010年增加122元,增长234.6%,年均增长27.3%;转移性收入达706元,比2010年增加408元,增长136.9%,年均增长18.8%。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从2012年起至2015年已消除“空壳村”505个,“空壳村”由2011年末的608个减少到103个,减少505个;新增经营性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的村由2011年末的126个增加到414个,增加288个,并涌现出村级集体经营收益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村7个。这一行动的实施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4两项重点产业高位推动
茶叶种植面积达62万亩,比2010年增加34.51万亩,增长125.5%,年均增长17.7%;茶叶产量达4.6万吨,比2010年增加1.98万吨,增长76.7%,年均增长12.1%;茶叶产值达12.3亿元,比2010年增加7.83亿元,增长187.8%,年均增长23.5%。蚕桑种植面积达21.54万亩,比2010年增加9.6万亩,增长80.4%,年均增长12.5%;鲜茧产量达4500吨,比2010年增加2438.2吨,增长114.3%,年均增长16.5%;蚕桑产值达2亿元,比2010年增加1.35亿元,增长207.7%,年均增长25.2%。
5热作产业优化结构稳健
到2015年底,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为43.95万亩,比2010年调减2.96万亩,调减6.3%,年均调减1.3%;甘蔗产量达167.23万吨,比2010年增加3.37万吨,增长2.1%,年均增长0.4%;甘蔗产值达7.02亿元,比2010年增加1.78亿元,增长34%,年均增长6%。咖啡种植面积达19.5万亩,比2010年增加6.24万亩,增长45.3%,年均增长7.8%;咖啡豆产量达2.9万吨,比2010年增加1.08万吨,增长76.1%,年均增长12%;咖啡产值达4亿元,比2010年增加2.13亿元,增长113.9%,年均增长16.4%。
6水果蔬菜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17.05万亩,比2010年增加2.97万亩,增长26.3%,年均增长4.8%;水果产量达8.6万吨,比2010年增加5.14万吨,增长74.9%,年均增长11.8%;水果产值达3.1亿元,比2010年增加0.79亿元,增长35.7%,年均增长6.3%。蔬菜种植面积达55.2万亩,比2010年增加14.71万亩,增长36.8%,年均增长6.5%;蔬菜产量达70.6万吨,比2010年增加25.03万吨,增长56.7%,年均增长9.4%;蔬菜产值达16.5亿元,比2010年增加9.71亿元,增长143%,年均增长19.4%。
7食用菌莲藕规模凸现
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33.5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282.8万平方米,增长558.9%,年均增长45.8%;食用菌产量达10万吨,比2010年增加9.05万吨,增长952.6%,年均增长60.1%;食用菌产值达7亿元,比2010年增加6.6亿元,增长1692.3%,年均增长78.2%。到2015年全市莲藕种植面积达2万亩,比2010年增加1.43万亩,增长250.9%,年均增长28.5%;莲藕产量达5万吨,比2010年增加3.78万吨,增长309.8%,年均增长32.6%;莲藕产值达0.8亿元,比2010年增加0.57亿元,增长247.8%,年均增长28.3%。
8甜柿和中药材培植力度加大
甜柿种植面积达6.5万亩,比2010年增加2.5万亩,增长62.5%,年均增长10.2%;甜柿产量达1.2万吨,比2010年增加0.8万吨,增长200%,年均增长24.6%;甜柿产值达0.7亿元,比2010年增加0.48亿元,增长218.2%,年均增长26%。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万亩,比2010年增加9.2万亩,增长48.9%,年均增长8.3%;中药材产量达9万吨,比2010年增加6.2万吨,增长775%,年均增长54.3%;中药材产值达16.2亿元,比2010年增加14.03亿元,增长646.5%,年均增长49.5%。
9生物产业和淡水渔业助农增收
全市花卉种植面积45万亩,比2010年增加30万亩,增长200%,年均增长24.6%;花卉产值11亿元,比2010年增加2亿元,增长25%,年均增长4.6%。到2015年生物产业工业产值达103亿元,比2010年增加75.03亿元,增长268.3%,年均增长29.8%;销售收入达190亿元,比2010年增加124.58亿元,增长190.4%,年均增长23.8%。全市渔业总产值达8.6亿元,比2010年增加3.3亿元,增长122.2%,年均增长17.3%;水产品产量达4.4万吨,比2010年增加1.82万吨,增长70%,年均增长11.2%;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4.64万亩,比2010年增加9.69万亩,增长195.6%,年均增长24.2%。全市稻田养鱼面积年均保持在24万亩左右。
10油料保障居民消费
全市油料播种面积达48万亩,比2010年减少6.32万亩,减少11.6%,年均减少2.4%;油料产量达6.7万吨,比2010年增加1.4万吨,增长26.4%,年均增长4.8%;油料产值达3.35亿元,比2010年增加0.7亿元,增长26.4%,年均增长4.8%。(余忠庆 杨明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