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出台实施意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6/16

日前,我市出台《保山市2014年农民收入倍增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培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7279元,比上年增加1004元、增长16%,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4626元、工资性收入1165元、财产性收入436元、转移性收入1052元。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我市将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重点抓好农、林、牧、烟、渔5大产业发展,以保存量、增总量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增加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将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步伐,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立足当地产业发展优势和市内外用工需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强化务工信息平台服务质量,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走出去务工,大幅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全市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3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5亿元以上;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系列政策,千方百计盘活农民财产,鼓励农民把闲散资金变为资本,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村进行土地流转,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计划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农民收入4.5亿元。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力度,让农民得到实惠,多方增收;将加快推进落实民生惠农政策,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民生惠农政策,按规定和下达指标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退耕还林补贴、农村沼气池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补助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推进适龄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基本养老金发放全覆盖,从不同角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意见》还明确提出了切实抓好农民收入倍增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抓住中央和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烟水配套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开垦整治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产田地改造24.2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45万亩。二是千方百计增加“三农”投入。严格按照中央对“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决策要求,切实保证和提高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农业发展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三农”建设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形成,积极培育加工型、营销型、科技型等各类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发展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与农户利益关系稳定密切、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四是加强农民合作社管理。在认真总结蔬菜、烟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布局、重点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形成的优势条件,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强化对合作社的指导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努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联合、协作等方式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运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工程,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新信息的推广应用传输到千家万户。六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发展。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和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发展;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七是切实加强对农民增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各级领导要总揽全局、加强研究部署、开展检查指导、一线解决问题;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队伍、政府督察室、驻村工作队员、统计、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好全程化跟踪问效、阶段性督促检查、指导服务、科技支撑、预测分析统计、决策服务、强化宣传等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