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由于今年雨水来得早,降雨量增多,导致我县两个糖厂停产一个多月,延长了榨季,而降低了出糖率,直接影响食糖产量减少3200吨,产值减少950万元。
(二)工业生产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从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看,截止6月底,亏损面达 66.7%,比去年同期亏损面扩大33.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611万元,实现利税-270万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611万元,特别是制糖业,成品糖生产总量虽然增长,但年初以来糖价一直低迷,影响了成品糖的销售量,6月底成品糖销售率仅为55%,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个百分点,糖价平均下滑1080元/吨左右,明显存在产量大,产值低的现象,表明企业要扭亏增盈任务还有一定困难。
(三)市场适应性差,企业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由于龙陵县工业企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工业结构以原材料,资源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名特优产品少,导致了以上问题的存在;另外今年来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加上该县矿电结合的重工业大部分是高消耗粗放型企业,企业负债率又过高,上半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高达73.5%,利息支出高达1483.8万元,产品由于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改善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四)品牌意识不强。目前龙陵县工业产品品牌工作相当滞后,除康丰公司“龙珠”牌白砂糖、“龙珠”牌金属硅和“天潭”矿泉水外,其它产品的品牌呈杂、乱、多,形不成规模的现象,有的产品品牌还没有形成就出现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保持稳定性而导致寿命不长的现象。
(五)支柱产业少,加速招商引资非常必要。龙陵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9户,这9户的生产比重占到了全县的90%以上,一旦其中有一两户变化,全县工业生产就会有大的波动。我县水利资源、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加大规模工业建设,形成多个支柱产业,工业富县,招商引资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二、工作建议
(一)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力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当前,龙陵工业内部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只有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中间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取得新发展,才能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发展能力。
(三)抓好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从增量上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使企业增产增效,逐步促进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同时指导企业加强对市场的研究,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拓宽市场,强化产品销售率,盘活资金,增加企业效益。
(四)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拓市场的观念。通过加强宣传,强化管理,规范使用,重点培育,积极保护的政策,重点抓好品牌的培育和创建。要根据龙陵县产业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要立足优势形成规模。龙陵县的茶叶产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加工环节跟不上,粗加工的多,精加工骨干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很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一直打不出去,如有商家订购又拿不出数量,因此,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形式的工业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引导企业围绕提高效率、开拓创新的目标,积极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走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产业,创立有一定数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五)要切实加强领导,抓住机遇引导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和创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按照“扶强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和引导工业企业包括个私工业根据我县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专、精、持、新”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引导他们向规模、上档次、集约化方向发展。
(六)积极缓解季节性电力紧缺的矛盾。电力是全县工业发展的动力,一是加强电力协调工作,最大限度确保县内工业发展的电力需求;二是针对县内高载能企业相对较多,因枯季电力供给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状,如何调整和合理利用枯季电力资源,更好地为工业服务,是工业生产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要积极协调,请上级有关部门在枯季供电上对龙陵县给予倾斜,最大限度满足龙陵县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七)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构筑外向型工业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资、外资并引,尽可能多地使国内外企业,特别是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在龙陵落户;坚持引资金与技术并重,提高全县工业化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品、企业“走出去”。 (县统计局 张玲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