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山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促贫者增收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8/19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推动、精准扶持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目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口粮绝对安全的头等大事,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思路,大力开展农作物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间套种、地膜覆盖、水改旱、配方肥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作业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50千克以上的目标。  

壮大优势特色经作。围绕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抓好茶叶、蚕桑、蔬菜、水果、咖啡、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作产业的巩固、提升和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根据贫困地区区域性特点,积极鼓励支持特色经作产业向最佳适宜区聚集发展,着力构建起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加快推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步伐。  

加快发展山地牧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不同气候和饲草饲料丰富的优势,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贫困地区的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家禽业。以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一批畜禽重点养殖户、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和辐射千家万户开展畜禽业养殖,进一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积极发展淡水渔业。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稻田、水塘、库区等可利用水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农户增收的渠道。在立足资源优势上,坚持生态安全优先,养捕结合的发展理念,既要保护当地水产品资源,又要坚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推进鱼类养殖发展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为重点,着力开展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渔业养殖水平,促进养殖户(场)增产增收。  

着力推进高效林业。在管护和经营好现有林业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林业经济综合效益。发展林下种植业,要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优化种植结构,巩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推广、培植特色产业,采取长短结合种植方式,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核桃、油茶、坚果、糯橄榄、石斛、草果、重楼等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林下养殖业,要突出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特色,采取圈养和放养加科学养殖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促进开放农业发展。立足贫困地区生物多样性优势,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市场前景好和有开发能力的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帮助贫困地区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营销,加快产业脱贫致富步伐。同时支持国内外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和投资者在贫困地区开发建设农业园区,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并在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策划和包装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就业带动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国内外举办的农业招商、农产品推介展上进行宣传展示,吸引外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保考察投资,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深度开发和获得较好经济收入。  

狠抓农民持续增收。狠抓增产增收、提质增值、节本增效、加工增收、多销增收等措施,积极帮助鼓励支持农民多产多销多收,有效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大幅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稳定增加转移性收入;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财产权等各项改革,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市农业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