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融“砖”铺就发展路

2020年09月25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日报 2017/6/26

近日,保山市金融系统支持昌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座谈会在昌宁召开。保山市金融系统将通力合作,融资36.29亿元支持昌宁县扶贫、产业、水利、城镇、交通5大领域的8个大项目建设,助推昌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对昌宁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五措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在金融工作中,昌宁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高速发展,金融为要”的要求,围绕2017年“GDP、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三个超百亿目标,充分发挥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助推整个经济保持“高开稳进”的良好势头和全年GDP增长13%,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抓金融,强支撑。围绕全年存贷款余额增长21%、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的目标,促进信贷资金持续增长,年末存贷款余额达176.6亿元。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提升融资对接实效,完成贞元硅、恒盛糖业、昌宁红等企业贷款3.77亿元。规范发展保险市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重点抓好公车险、学平险和建工险,全年保费收入增长23%以上。以昌宁被列为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为契机,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1.07亿元。  

壮平台,增实力。按照“资产整合、人力整合、投融匹配”的思路,成立“佳阳投资集团”和“昌润水务投资集团公司”,实现优质资产整合和统一债务管理,资产规模达80亿元。融资上,通过打造AA-集团公司,发挥其作为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融资平台的三大职能,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运营上,对华屹建筑、力宏商品混凝土、苗家山石场、新鑫源4家建筑、建材公司进行控股运营,新组建通达建材和佳阳担保公司,集团公司实体化、扁平化运营能力和自身“造血功能”得到加强。  

谋项目,打基础。调整充实项目前期办公室,结合政策导向和实际需求包装项目,进一步完善融资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时序链,着力解决好“项目从哪里来,项目资金从哪里来,责任主体是谁”三个问题,提高融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2017年预算3000万元前期经费,保障重大项目前期投入,增强融资项目成熟度。  

抓创新,拓空间。主动适应融资模式新变化,进一步探索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等融资模式,目前,已与深圳联讯证券公司合作发行项目收益债7亿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融资机制的意见》,在规模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行“51+49”、“10+3”模式,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51+49”股权债权模式方面,完成蔗庶糖料、国麒农业、稳隆茶叶3个公司组建。“10+3”融资投资模式方面,重点抓好项目前期和实施推动,确保柯卡商旅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右甸河流域核心段综合治理二、三期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1亿元、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  

建机制,防风险。制定“十三五”融资规划,成立县级项目贷款投资决策委员会,加强决策科学性,规范贷款资金管理,所有融资项目均有投决委进行论证、审批,并对融资到位资金的合理调配、有效使用进行整体把控。认真落实财政部财预50号、87号文件要求,设立债务管理办公室,坚持短、中、长期融资相结合,建立“借、用、管、还”一体化机制,合理避让偿债风险,安排好偿债资金来源。  

8个重大项目是重点

2017年,昌宁县将重点围绕扶贫、产业、水利、城镇、交通5大领域,昌保高速、“园中园”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勐波罗河治理等8个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合作,项目总投资184.38亿元,希望各金融机构给予融资支持36.29亿元。  

在线路总里程85.73公里、总投资133.88亿元的昌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现场,工程车来往穿梭,工人艰苦作业,一派繁忙景象。目前,一期工程昌宁段已于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完成征地1067亩、房屋拆除68户、坟墓搬迁349冢,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  

在右甸河城镇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头顶烈日地在工作,旁边的薰衣草已经成片开花,晨跑的群众都会停下脚步,慢慢地从花海边走过。当白天酷热难耐,右甸河两边成行的柳树下成为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场所,沿河延伸的绿色走廊里,许多人在树荫下享受清凉。在晚饭后很多人都喜欢到河边走走,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清凉。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为打赢“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战,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实招,为扶贫摘帽作出积极贡献。  

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延伸金融服务,助推扶贫攻坚战。2016年末,全县有银行业金融机构6家,营业网点30个,银行业从业人员308人。挂牌设立13个综合服务宣传站点,已投入使用ATM机89台,自动存取款终端59台,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84个,布放POS机986台,农民群众在自家门前就能办理银行业务。保山昌宁长江村镇银行入驻,昌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改制为昌宁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实现了全县13个乡镇124村(社区)全覆盖。  

创新服务方式,助力扶贫攻坚战。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4.1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9亿元,占比达72%。积极争取县外及上级金融机构的支持。申报并获批农发行贷款7.85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专项用于昌宁县农村易地扶贫搬迁。获批国开行贷款8.7亿元、浦发行贷款12.94亿元,专项用于贫困乡镇和建档立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抵押方式,实施“三权三证”贷款抵押,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县级出台实施方案,县林权中心、县农商行、县担保中心等部门联合,通过直接抵押、担保抵押的方式,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2016年末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114笔2238万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62笔累计金额1834万元(含经济林果抵押贷款19笔354万元)。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52笔404万元。  

分类施策,“一症一方”力保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昌宁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小额扶贫贷款、“贷免扶补”、农村危房改造等贷款项目服务到村到户,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2016年末,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7549笔46491万元,其中:小额扶贫贷款2398笔11934万元,贷免扶补贷款1883笔14452万元,企业担保贷款514笔5134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0笔1860万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313笔2698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贷款70笔700万元,危房改造贷款2361笔9713万元。  

借助试点契机,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借助昌宁县作为云南省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县契机,探索“扶贫再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兼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发展的“银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贷款新路子,形成“政府支持、人行助推,多方参与、财政贴息,银行让利、农户受益”的扶贫再贷款运作模式,由人行提供资金、财政贴息、扶贫办推荐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对象、农商行承贷让利、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将扶贫再贷款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经营,发放给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提供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发展资金。目前,已经发放扶贫再贷款8700万元,支持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8人,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户。  

人行保山中心支行行长张光耀介绍,全市金融系统将通力合作,全力支持好昌宁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昌宁跨越发展。全市各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配合昌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推动融资合作项目的速度、进度,始终把合作项目紧紧抓在手上,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千方百计确保融资合作项目落地、落实。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要发挥优势,深挖扶贫攻坚的政策空间,围绕昌宁茶叶、核桃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做好文章,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抓好普惠金融工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用心用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希望昌宁县与金融系统要建立完善机制,定期开展信息交流,加大金融项目合作力度,加强对合作项目的跟踪落实,推动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重大项目的实施,助力昌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昌宁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喜表示,昌宁县将持续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前期投入,增强融资项目成熟度,提高融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金融稳健运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