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拉一把 励志典范推一把 救助关爱扶一把
龙陵“三个一”模式助力3万妇女脱贫摘帽
龙陵县妇联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技能培训拉一把,励志典范推一把,救助关爱扶一把”的“三个一”模式,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让3万余名妇女摘去“穷帽”,从贫困户中出列。
家住龙山镇户孔村的陆彩华,家里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她却每天只能围着锅台转,出不了门、务不了工,眼巴巴看着别人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干着急。去年,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建起了石斛枫斗加工厂,并举办了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后的陆彩华被合作社招进工厂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特别好,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过上好日子。”陆彩华感慨地说。
近年来,该县突出妇女特色,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妇女就业创业行动,带动广大妇女增收致富。依托石斛枫斗加工、黄龙玉雕刻和刺绣三大产业,制定妇女创业就业人才培训计划。整合部门资源,开展适合本地贫困妇女特点的项目培训和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对口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30场次,其中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班390余场次,培训妇女3.2万余人,获证率达99.5%。同时,开展了刺绣、黄龙玉雕刻技术培训,全县有刺绣、玉雕作坊100多个,有30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作坊,在全县800多个自然村建成“大嫂车间”和作坊1000多个,帮助5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该县妇联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平台作用,通过微信、网站等形式,引导妇女克服“等、靠、要”思想,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先进妇女典型,激发妇女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积极组织女领导干部、女企业家、爱心企业开展扶贫志愿活动,对贫困妇女进行物质帮扶和思维开导,有效调动了广大妇女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让一些脱贫女先锋,结合自身感受,讲述脱贫故事,从思想上和观念上引导激励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女性求富裕、求发展的积极性。一场场精彩、生动、感人的励志报告会,让全县贫困妇女深受鼓舞,洗涤心灵,提升自信。
木城乡乌木寨村傈僳族村民胡连娣一家6口人三代同堂,年迈的公婆,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打零工,胡连娣带领家人种植了10余亩粮食和烤烟,饲养了60多头(只)猪、牛、羊,全家勤耕苦作,年收入已达10万元。2018年,胡连娣被评为云南省光荣脱贫户。在全县(乡)巡回宣讲活动中,胡连娣通过自身经历,向广大贫困群众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家的自信心,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脱贫致富,发挥了创业脱贫典型模范带头作用。
龙陵县妇联充分发挥“联”字效应,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精准扶贫。2015年以来,积极实施“春蕾计划”“蓝天春蕾助学金”“农村巾帼创业行动”等项目,共救助38名女学生圆梦校园。为全县9100名农村妇女开展了“两癌”免费筛查,救助“两癌”妇女35人,发放救助金7.73万元。发放贷免扶补1150户、小额担保贷款701户,发放创业贷款共16665万元。实施两个10万元微小企业工程135户,发放扶持资金369万元,辐射带动2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
2018年9月,龙陵县共募集爱心超市基金490万元,其中干部职工捐资239万元、扶贫挂钩单位筹资168万元、社会各界捐资83万元,保证了爱心超市运营,让贫困户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换取需要的物资。一些贫困户,包括特殊贫困群体在各界的帮扶下,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得到极大激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碧寨乡梨树坪社区村民杨丽波,在一次砍伐树木中左小腿被树干压断致残,2007年,立志自食其力的杨丽波被县妇联和县残联送到保山学习美容美发技术。学成归来后,她在碧寨街子开了个美容店兼营摄影及影视制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建起了一个三层钢混建筑的旅馆,和丈夫共同经营,事业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商界女“达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