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速读
为有效推动银政企合作项目落地,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保山市于春节前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会后,各县(市、区)积极准备,争相召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会,自1月19日起,昌宁县、施甸县、腾冲市、龙陵县、隆阳区先后召开会议。
前后6个会议,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均出席,并在会上作了安排部署,他要求,各县(市、区)要严格遵循先机原则、信用原则、要件原则、优势原则、激活原则、乘数原则,确保年底前金融扶持资金到位;要充分利用金融撬动投资作用,落实融资规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搭建平台 银证企合作有新进展
近年来,保山认真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不断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进行预调微调,提高信贷政策调控效果,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货币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银政企合作进一步巩固,市政府先后与富滇银行(100亿)、浦东发展银行(130亿)、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300亿)、恒丰银行(70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巩固银政合作关系,为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旅游、交通等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政合作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保山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帮助小微企业以相对宽松的条件获得银行授信。
目前,全市共建立了市本级、隆阳区、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5个“助保贷”平台,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5800万元、“助保贷”余额1.8亿元、企业助保金余额556.96万元,2年来累计授信客户76户,累计发放贷款6.94亿元。
推出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标准厂房及商用房按揭贷款等金融产品。至去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67亿元,新增23.48亿元,增长22.44%,有效拓宽了辖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活水。
“做好金融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的逻辑就是建立信用体系,企业的逻辑就是效益机制,政府的逻辑就是公平原则,一定要统筹兼顾,实现银政企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赵德光说。
截至2月16日,保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推进会全部顺利完成,重点围绕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旅游等项目,共与银行业金融业机构签订2016年融资合作协议项目88个,金额 336.18亿元。签订“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项目319个,金额1683.15亿元。
多措并举 服务“三农”有新成效
多年来,保山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助学、扶贫开发等环节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有利举措的推动下,保山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双双实现突破。施甸县挂牌成立了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龙陵县10个乡镇都挂牌成立了乡镇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理的便利化程度。昌宁县以核桃林收益权进行抵押贷款,实现经济林果权抵押贷款零突破;龙陵县成功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
2015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8笔、287万元,余额192.5万元;农村房屋(宅基地)抵押贷款累计发放81笔、691.8万元,余额479.7万元;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1亿元,余额7.05亿元。
同时,保山制定出台了《保山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提出以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目前,各银行已推出了“贷免扶补+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烤烟封闭贷款模式、“担保公司+合作社”贷款模式,以及“企业+合作社+林权”联保贷款模式等创新金融产品。
2015年,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力度加强,全市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贷款余额2.70亿元,当年累计发放金额2.63亿元,带动农户数21792户。
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方面,保山农村支付清算环境得到改善,惠农支付体系建设继续加快,全市已建成集取款、转账、查询、缴费及消费等功能一体的惠农支付服务点1050个,实现有需求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全覆盖,累计办理业务284.92万笔,金额7.61亿元。辖区72个乡镇布放ATM终端842台、POS终端15706台、发放银行卡395.68万张。
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有新突破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保山市委、市政府以最高的政治责任和最深的为民情怀,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四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保山实施“3131”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即:从2016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投入资金10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3万户、10万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有效解决搬迁户“住房难、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投入资金大,保山作为滇西边境州市,财政收入有限,钱从哪里来?
保山积极争取农发行县(市、区)级贷款指标39.55亿元,到位资金23亿元。争取市级贷款资金15亿元,去年11月,市委第95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市级15亿元贷款使用方案为隆阳区6亿元,扶持农户5455户;施甸县5亿元,扶持农户4546户;龙陵县2亿元,扶持农户1824户;昌宁县2亿元,扶持农户1820户。
同时,推动实施金融行业扶贫,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破除发展瓶颈制约。支持隆阳区、昌宁县、施甸县农村路网建设项目4个,共投放贷款8亿元,建设公路487.15公里。支持全市水利建设项目5个,共投放贷款4.44亿元。支持全市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43个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5个。
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向昆明中支和省农信社争取信贷额度,对贫困农户给予每户5万元的专项贷款扶持。目前,全市计划实施整体性(D级)危房改造4.6万户,下达定向合意贷款2.47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7680户,金额6.98亿元。(贾云巍 朱金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