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隆阳扶贫瞄准重点推动贫困地区协调发展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4/14

近年来,隆阳区紧紧抓住实施滇西边境山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规划的重大机遇,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集中实施易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去年,全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501元,比上年增1198元,增幅16.4%;解决了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发生率由10.34%下降到7.51%。  

据省扶贫办、省调查队等部门统计,到2014年底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31万人、贫困发生率10.34%,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20位、全市第1位。该区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分布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和有利条件,认真抓牢抓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工作,确保最贫困的地方、最贫穷的群众优先受益。去年,该区按照抓精准扶贫要求,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找准原因,实行省、市、区、乡、村五级干部整体联动,制定了“54321”帮户政策,组织9794名领导干部挂全区16个乡镇(街道),重点挂5个贫困乡镇、包52个贫困村,帮23484户贫困户、71490贫困人口。全区共有3个省级单位挂3个乡镇5个村(社区),38个市级单位挂12个乡镇38个村(社区),102个区级单位(含16个乡镇<街道>)挂95个村(社区)。全部挂包单位深入各挂包乡村、农户积极开展走访活动,共走访农户23484户,占应走访农户的100%、走访率达100%。印制了30200本《隆阳区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手册》,按照“一户一册”发放给帮户干部职工,让每名干部精准摸清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帮扶谁、帮什么、如何帮等问题。  

根据扶贫开发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特点,充分认识大整合的关键性,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进行资金整合,集中实施易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产业发展。去年,全区共争取到位各级财政扶贫资金7813万元,其中中央5451万元、省级1701万元、市级201万元、区级380万元、外资80万元。全年重点投入瓦房整乡推进项目1000万元,水寨整乡推进项目1000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800万元,革命老区项目资金5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40万元,扶贫安居工程项目40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1125万元,企业贷款贴息资金1260万元,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79万元,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200万元,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360万元,到户贴息贷款奖补资金35万元。到去年底,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瓦房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总投资15015.3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助10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1826.68万元、业主投资599.2万元、农户自筹589.43万元,19个村委会120个自然村33483人受益;水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完成投资3047.4万元,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的20%;2015年度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2571.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90%。全区以整乡整村为整合资源载体,形成了集中财力大扶贫的局面,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隆阳区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做到项目实施一片成效明显一片、群众得到实惠一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有关管理办法做好资金报账制管理,切实做好资金报账凭证的审核、汇总、报签等工作,严防资金被挤占、挪用;财政、审计、监察扶贫等部门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的同时,委托有关部门搞好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使用按照3:5:2的拨款方式,即项目启动预拨项目乡镇30%的启动资金、项目实施进度过半再拨付50%的补助资金、项目实施结束经区级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20%的补助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扶贫项目及资金的使用实行“区、乡(镇)、村、农户”四级公示公告制,确保项目资金“阳光”操作,补助到户资金以“一折通”存折兑付,工程承包费及大宗物资采购费以转账方式支付,强化并筑牢监察、审计、部门、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 杜绝拉用、挪用、挤占、拖欠和改变扶贫资金用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