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施甸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扶贫攻坚纵深推进,去年以来,施甸县围绕扶贫攻坚,以“四个抓手”开展执纪监督检查,着力构建“大扶贫细监督”工作格局。
抓部署:“两个责任”扛在肩
施甸县委积极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廉政建设纳入全县总体部署,以廉政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次召开县委书记专题会、县委常委会、县委全委扩大会,听取县纪委对扶贫攻坚监督执纪检查专题汇报,定期不定期分析研究责任范围内的廉政建设状况,及时解决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做到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16项具体工作,将责任区域和责任范围明确到单位和责任人。县委常委班子率先垂范,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的同时,严格执行“十不准”,切实做到“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
该县纪委始终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聚焦主业,履行监督主责,认真落实“三转”要求,一以贯之抓作风,持之以恒纠“四风”,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监管等工作,不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牵头制定《施甸县扶贫开发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施甸县扶贫开发帮扶工作廉政承诺书》,把廉政监督关口前移,涉及省、市、县、乡、村137个单位7741名干部职工,督促各级单位和个人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扶贫攻坚风清气正。
抓制度:廉洁扶贫守规矩
为保证扶贫攻坚顺利开展,施甸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举全县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施甸跨越发展的意见》《施甸县扶贫开发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27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具有施甸特色的扶贫攻坚“1+26”文件体系,为扶贫攻坚制定了“权利清单”“任务清单”,明确了扶贫攻坚“可为”与“不可为”,划出了底线和红线,确保扶贫攻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目前,全县围绕扶贫攻坚大局大胆为、积极为、主动为,把扶贫攻坚纪律挺在前,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对扶贫攻坚安排部署和《施甸县扶贫帮扶制度(试行)》《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履行“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制,对责任不落实,干部作风漂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进行严厉查处,让干部明规矩、知底线、存敬畏,真正让党委政府各项政策部署落地生根。
抓重点:监督检查全覆盖
施甸县为及时掌握扶贫开发工作动态,准确发现存在困难和问题,确保扶贫开发顺利实施,以《施甸县扶贫开发督查工作实施方案》为遵循,以工作落实为重点,创新督查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做到监督检查全覆盖、无死角。
派驻2名县纪检监察“督查专员”分别对摆榔乡、木老元乡两个民族乡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挂职监督,形成《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督查专员管理办法》直接参与乡扶贫监督工作,直接对县委负责。强化对扶贫攻坚主责部门的监督,由县纪委派出第六纪工委监察分局专门对县“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县扶贫部门日常监督。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相关部门成立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明察暗访、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扶贫工作进行专项巡回督查。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7批次,涉及全县12个乡镇、84个县直部门、1650名党员干部;根据《施甸县纪委巡查制度(试行)》,及时成立巡查组,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直接带队,采取明察暗访、现场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开展综合巡查。向社会公布县纪委信访室、各乡镇纪委和“5178”(谐音“我要举报”)专项举报电话,开通县纪委监察局网站信访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和干部职工对扶贫工作问题线索举报。2016年以来,共受理信访举报2件(次),办结2件(次);在摆榔乡、木老元乡和扶贫重点村组成立义务监督员队伍,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监督;由县纪委常委班子成员按《施甸县纪检监察机关约谈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纪委负责人暂行办法》适时对县直各单位和个人、村(社区)组干部及项目负责人进行廉政约谈提醒。去年,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了2轮约谈;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形成分级监督、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监督体系。
抓责任:精准脱贫成效显
施甸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过程管控,抓早抓小,以严的标准,实的措施推动扶贫工作,压实各级纪检部门监督责任,杜绝出现“假脱贫”、“数字脱贫”、“被脱贫”现象,对因精准识别不准、精准帮扶不准、项目推进不力、项目资金使用不精准等造成群众上访或在上级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纪检干部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目前,全县向6个贫困乡镇45个贫困村集中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41名;木老元、摆榔两个布朗族乡和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帮”“转走访”实现全覆盖;全县结对帮扶两个乡8个村(社区)54个自然村84个村民小组,共3413户;省、市部门及乡村干部职工7775人,结对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4885户。2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已开工建设16个,拨付资金13401.61万元,同意搬迁户4493户。其中,迁入县城772户、迁入集镇1965户、迁入中心村1756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