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我市加快创建森林城市建设云南最美生态城市综述
马路间绿色乔木错落有致,城市大小公园被植被镶嵌,阵阵“绿”意扑面而来;行走在城区每一个角落,仿佛置身一幅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依”的美丽画卷中,整座城市俨然一座天然氧吧,市民时刻尽享森林浴,神清气爽,幸福怡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保山所发生的变化。
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众所周知,保山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并于2017年全面启动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自启动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以‘2020年腾冲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隆阳区、龙陵县和昌宁县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并申报国家森林城市,2021 年施甸县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并申报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力度、速度和投入,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目前,全市已申报国家生态文明乡镇51个、成功创建4个,申报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为创建森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蔺汝涛对记者说。
夏末秋初,天气愈发炎热。每天傍晚,三五成群的市民不约而同涌入青华海湿地公园散步、纳凉。穿过绿地花海,漫步在碧波荡漾的青华海畔,清风习习、花香阵阵,令人心情舒畅。青华海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525亩,其中水域面积1100亩、绿地及配套服务设施425亩。如今,这个总投资约5.5亿元的项目被打造成了保山的城市“绿肺”。红花小区居民段大姐每天都会到这里的树荫下沿着步道走走路,在湖水边乘乘凉。段大姐告诉记者,青华海周边绿化设计好、施工快、成效好,住在这里觉得很舒心。
据悉,青华海湿地公园仅仅是我市实施创建国家(省级)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去年来,我市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支持创建森林城市工作,2017年以来还整合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停伐保护、公益林等项目资金4.52亿元,拉动外来投资2.31亿元,仅2017年就完成营造林47.62万亩、公益林管护482.22万亩、天然林停伐保护726万亩,编制了《保山市交通沿线面山绿化优化实施方案》,规划实施面积30.34万亩。今年,全市计划实施营造林50万亩,退耕还林16.5万亩,力争到2020年全市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努力为创建森林城市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做到见缝插绿、能绿尽绿、多元增绿,加快形成绿廊绕城、绿带交织、绿园点缀的城市生态格局’”,市委书记赵德光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市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5%,远远高于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保山的生态牌子叫响叫亮,把保山的生态优势做大做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通过“大地植绿”,持续增加城乡森林绿地面积,搞好城市周边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真正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依”的现代城市风貌。
一座出门见绿、转身即景的绿色生态城市与我们渐行渐近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生态化”发展思路,腾冲市、昌宁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今年5月,我市召开了推进保山坝区最美生态城市建设专题会议,提出了把保山建成云南最美生态城市的思路和目标,旨在通过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全市城市生态空间,增强城市生态承载能力,扩大城市环境容量,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助推我市成为云南最美生态城市。
2017年10月召开的全市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把创建森林城市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主体,确定了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从全局的高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创建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按照“网格化”管理办法,将创建任务逐级分级、细化量化、层层传导,把任务分解到乡、村、组,把压力传导到街道、社区、小区,把工作细化到户、量化到人,明确谁来干、干什么、干成什么样、什么时间完成、完不成怎么办。各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是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长是直接责任人,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把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作为年度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压紧责任。
在处理好增加绿量与提高质量、绿化建设与功能开发之间的关系上下大功夫,倡导以本地天然森林群落为参照来选定造林树种、确定造林模式,力求做到造林树种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避免过度的人为干预,建设顺应自然、功能稳定的森林城市。坚持综合治理,着眼于构建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在增加城市绿化绿地的同时,注重统筹规划城市“双修”,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坚持城乡联动,既提升城市绿化,将森林融入城市空间,又注重城郊乡村生态建设,打造城乡森林生态屏障。坚持共建共享,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形成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格局。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绿化与美化、香化、彩化、亮化一体推进,实现一园一景、一路一景、一河一景,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花、四季常绿、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生态景观。把创建森林城市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切实消除造林绿化中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搞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绿化,加大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大力培育环村生态经济带,着力打造四季有景、林果搭配、层次丰富的绿美村庄。大力推行造林树种选择本地化、森林绿地配置多样化、管护措施近自然化,把真山真水、大山大水、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之中,使城乡生态建设更加科学、更为节约、更有实效。加强宣传发动,广造舆论声势,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各类阵地和各种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和创建森林城市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造林的热情,使创建工作真正成为全民行动、普惠工程。
着力推进城市内绿化,以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园”建设为主要抓手,将森林科学合理的融入城市空间,确保到2020年,各县(市、区)的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均分别达到50%和30%以上。结合城市建成区乔木种植覆盖率、水源地森林植被覆盖率、交通廊道林木绿化率、水系廊道林木绿化率和村庄林木绿化率等评价标准,扎实推进“三个万亩”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广泛开展森林单位、森林社区和森林家园创建活动,推进森林进单位庭院、居民社区和机关学校,突出抓好城市停车场、公共服务区等林木绿化工作,确保2020年各县(市、区)的县城建成区乔木种植比例达7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地面停车场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大力推进城市周边绿化,加强城市周边自然山体、水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形成环城森林绿地系统,确保到2020年各县(市、区)县城周边均有森林公园。要高度重视城镇面山、公路沿线等生态敏感区域的森林生态建设,巩固提升全市重点公路干线生态恢复和绿化美化成果,构建重点区域森林生态屏障,确保2020年全市重点交通廊道绿化率、水系廊道绿化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大力推进乡村绿化,保护好古树名木和景观林地,传承自然风貌,打造乡风浓郁的森林村镇,确保到2020年各县(市、区)村庄绿化率达30%以上。
不是春风吹绿了保山,而是绿色让城市的四季春意更浓。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能绿尽绿、多元增绿”到浓墨重彩的“大地植绿”,城市“绿”意不断渗透进大街小巷,沁入市民心中。出门见绿,转身即景,一座绿色生态城市渐行渐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