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破茧成蝶的保山旅游业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3/14

“十二五”以来,保山市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建设旅游强省机遇,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围绕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三张旅游名片”,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支撑保障,突破了“六大”发展瓶颈,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六大”跨越发展。  

突破市场低谷,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发展。2012年以来,受各项政策以及游客出行方式由“团队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到保游客量大幅下滑、人气低迷,旅游市场陷入低谷。为激活旅游市场,保山市转变发展方式,结合市场需求,设计涵盖温泉养生、文化体验、珠宝购物、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题的大众旅游线路5条、特色主题线路28条。其中“保山—龙陵—畹町—腾冲”被列为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滇缅公路自驾之旅、滇西边境风情之旅分别获评全国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协调住宿、景区景点、旅游汽车等要素企业,出台旅游优惠让利措施,在网络上以秒杀形式向大众销售,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主要旅行社、航空公司、媒体体验保山旅游产品,拓宽旅游消费人群,旅游客源中远程游客、航空游客明显增多,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游客空前增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保山旅游产品实现了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旅游接待由中高端公务团队为主向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2011年到2014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从700万人次增长到1101.51万人次,年均增长16.22 %;旅游业总收入从40亿元增长到87.83亿元,年均增长30%;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3%。2015年,预计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24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20.7%。  

突破产业单一化,实现“旅游+”融合式跨越发展。旅游业涉及多个行业,是一个具有广泛牵涉性的产业。当前旅游产业已步入全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背景,过去产业单一发展的老办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期间,保山以加快“旅游+”融合式发展为抓手,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域景区新业态。“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业与高原特色农业的融合力度,深入挖掘当地的旅游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乡村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茶叶、银杏果、生态种养殖业、餐饮业等特色产业,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旅游+温泉产业”培植温泉旅游。依托全市温泉资源优势,把温泉作为休闲健康旅游的重要内容,先后编制《云南保山温泉之都旅游总体规划》、保山温泉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总体策划》,加快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温泉行业管理,大力培植温泉旅游。目前,全市共有已营业温泉30多个,在建温泉项目近10个。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温泉旅游人次近350万,占全市年旅游人次的28%左右,直接经济收入3亿元以上,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腾冲热海玉温泉、悦椿温泉村被评为中国首批五星级温泉;火山热海旅游区、邦腊掌旅游区分别获中国最佳温泉旅游项目奖”、“最佳温泉综合体及最具特色露天温泉”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旅游+”融合式产业的发展,为全市引进了世纪金源、云南旅投、雅居乐、世博集团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保山投资开发旅游产业。五年来,全市共签约旅游项目30多个,协议资金400余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00多亿元。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和顺古镇综合配套建设、远征军198师纪念广场、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玛御谷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恒益东山、水墨中国、邦腊掌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赧浒白龙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云峰山养生度假村、荷花温泉等一批温泉度假项目;东方金钰、杜鹃王珠宝城、龙陵珠宝城、凯龙城、隆阳鼎琛珠宝城等一批珠宝旅游购物项目;高黎贡山国际旅游城、腾冲世纪城、世纪金源旅游度假村、曲石雅居乐原乡等旅游型城市综合体。通过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突破项目制约瓶颈,创造了“腾冲经验”、“和顺模式”等亮点。  

突破行业界限,实现旅游市场管理跨越发展。联合旅游、工商、质监、食药监、商务等部门,制定了《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及管理规范》、《保山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保山市旅游美食名店评选标准》以及涵盖旅游六大要素的38个旅游行业地方规范,其中38个旅游行业地方规范和《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及管理规范》通过省级评审。同时,整合旅游、公安、质监、食药监等多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打击“零负团费”、“打非治违”、打击强迫及变相强迫购物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五年来,共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498次,出动检查人员11500多人次,出动执法检查车辆3100多辆次,检查旅游车1534辆次、导游人员2832人次、旅游企业2897户次,查处违规导游员58人次、违规旅游企业68家次。  

突破区域障碍,实现互利共赢跨越发展。保山市与怒江、德宏签订《七彩云南·秘境滇西精品旅游线路合作协议》,与昆明、大理、德宏、怒江共推滇西火山热海精品旅游线路,与川、滇12省市建立“南方丝绸之路”联合营销机制;分别与东航、祥鹏、川航、瑞丽航空等签订《航线运营合作意向书》,开通空巴通专项产品,加强滇西两方三地航空旅游合作,建立无障碍旅游合作机制,推进滇西航空旅游的快速发展;与缅甸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书》,建立联合协调议事机制,就组团、自驾游达成协议,共同打造腾冲——密支那旅游线路。并与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与密支那缔结为友好城市,对缅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其中,自2013年12月开通异地办证工作以来,跨境旅游更加便利,出境旅游人数明显增长。此外,还与台湾、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旅游宣传、客源互送等政府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  

突破营销单极,实现智慧旅游跨越发展。制作“温润保山·美玉神汤”旅游宣传片,举办“中国·保山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暨史迪威公路汽车越野挑战赛”、上海豫园“保山旅游文化宣传月”、千人广场瑜伽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品牌。加强与省内外各大媒体的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旅交会、昆明——南亚博览会、上海旅游节等旅游会展。开创智慧旅游网站集群,设置保山机场到达厅智慧旅游服务屏,加强与携程、艺龙网、驴妈妈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新媒体营销,加快保山旅游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宾馆酒店在去哪儿网交易的有825家、携程网的有756家、艺龙网的有422家,有400多家是三大旅游商务网在线交易。通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保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快速提升,保山、腾冲相继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翡翠第一城”、“全国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最具魅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  

突破人才短板,实现服务质量跨越发展。产业要发展,人才与服务质量是关键。保山市以腾冲县被列为全国旅游标准化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前提,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根本,全面推广腾冲标准化试点的创新思路和经验成果,建立了旅游专家库、旅游人才库、旅游人力资源库,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全市旅行社、旅游饭店、购物场所、旅游车公司、导游等旅游要素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等级评定工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保山市还以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加快各景区(点)改造提升力度,景观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0个。火山热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通过国家A评委的暗访,2016年有望成为滇西片区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星级饭店35家、星级经济型酒店8家、五星级特色民居客栈1家、星级旅行社33家、星级旅游购物企业12家、星级旅游餐饮企业24家、旅游团队餐饮企业16家、星级旅游汽车223辆、星级旅游车驾驶员231名、星级导游661名。其中旅行社总数由2011年的43家增加到2015年的57家,增加了33%;导游总数由2011年的650名增加到2015的1468名,增加了126%。近五年来共举办培训、讲座100余期,参训人员达6万多人次。根据游客意见调查的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达90%以上。(赵 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