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隆阳区:让基层文化抽丝发芽开花结果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日报 2017/6/30

2017年5月,全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保山召开,隆阳区辛街乡下庄村、金鸡乡育德社区被选作现场观摩点,让参会人员实地交流经验做法。下庄村、育德社区是隆阳区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批16个示范点建设项目其中的两个点。2015年以来,全区以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三推动”助推基层文化建设,重资源整合,抓重点带动,强配套服务,让基层文化抽丝发芽开花结果,倾力打造出一个个群众文化乐园。  

项目落地 推动基层文化发芽开花

广场舞跳起来,健身器材用起来,广播红歌唱起来,村情展示弄起来,农耕文化图画起来……隆阳区16个乡镇的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为贫困地区带来了精神食粮。  

项目的来之不易,让隆阳区倍感珍惜。项目实施前,该区精选示范点,通过初选、精选等程序后,最终确定了辛街乡下庄村16个项目实施点。由隆阳区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区文产办、区政府研究室、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负责全区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围绕“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活动、有效果、有机制”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资金运转要有效、项目质量有保证、“七个一”建设要完善、项目考评严执行等要求,确保项目有效、有质、有特色。  

倍感珍惜的项目,必须严控资金管理。该区制定了《隆阳区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强化项目管理,专人负责,资料完整,严谨规范,同时对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不按项目计划表推进的乡镇责令改正;发挥项目效益,制定项目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各乡镇具体承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责任,各村承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使用的主体责任,具体规定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管理使用、人员投入、经费保障等,并做到制度办法上墙。  

除了严把资金、管理措施外,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阵地、大群体、大工程,如何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面对这些实际问题,隆阳区在打造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上,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到项目建设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民间文化,16个示范点因地制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做到了一村一品,在保护中传承。  

整合资源 推动文化阵地扎根基层

进入辛街乡下庄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墙体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便映入眼帘,宽敞明亮的活动广场中心上红旗飘飘,墙体上一排排农耕文化壁画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上大爹大妈正在跳舞锻炼身体,广播中正播放着相关惠农政策,三五个青少年正嬉笑地打着篮球……尽管是傍晚,但下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给人的印象依然是美丽、整洁、和谐。  

群众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阵地,就难以开展文化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以来,隆阳区瞄准全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这一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基层文化阵地效应渐渐显现。  

该区各项目示范点,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从而达到共建共享。辛街乡下庄村在资金投入中,整合省级彩票公益项目金资45万元、党建示范点项目资金3万元,在完成“七个一”建设的基础上用于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金鸡乡育德社区整合了省级村庄规划示范点项目;水寨乡海棠洼社区将土地、资金、配套服务三方面资源整合,全方位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瓦渡乡打坪村把废旧小学教室建成文化活动室,群众无偿让出集体土地建文化活动广场,整合已有资源解决了项目场地难题;潞江镇新寨村整合旅游、体育等各项目资金,让配套设施更加齐全……整合资源,成为隆阳区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如今,群众对生活的满意感,都得益于文化阵地的建设。 文化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大厅、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不仅如此,下庄村还在建设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让下庄村形成更大功能的综合区。该服务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毗邻,于今年2月动工,7月完工,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吃、住、娱乐、医疗等服务。隆阳区大力倡导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综合”上下功夫,利用现有设施,整合资源,完善硬件设施,优化配套服务,做到“一个阵地、用途多样”,进一步凸显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打造群众精神文化乐园。  

优化服务 推动基层文化大放异彩

文化阵地建好了仅仅是我们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的第一步。要让阵地发挥最大作用,还需要不断优化服务,传承更多的传统文化习俗,培育更多的特色文化品牌,让基层文化大放异彩。  

棋中圣品的国宝永子,在哪里可以一睹它的芳容?精雕细琢的土陶彩陶,在哪里可以观赏它的制作流程?不同时期的农耕文化,在哪里还能追寻它的踪迹?代代相传的历史故事,在哪里还能真真切切的聆听?  

在金鸡乡育德社区,那些逐渐被人们忘却的记忆又被重新唤醒。  

金鸡古刹凤凰飞,点将台上战鼓催……育德社区的将台寺因“点将台”得名,千百年来,从这里流传下来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沿着尽显中式古典建筑神韵的将台寺往北走,就是闻名全国的“永子”生产基地——永子围棋厂。“永子”即永昌所产的围棋子,又名“永棋”。棋子质地细糯如玉又异常坚硬,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外形古朴、内敛凝重,入手圆润、冬暖夏凉,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在永子围棋厂内,能观摩到永子制作的过程以及感受“荷池观弈”的浓厚氛围。  

再沿着永子围棋厂一直往北50米,便是育德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下午6点多,太阳还未下山,文化广场上已聚集了很多群众。88岁高龄的陈阿妹和往常一样,吃完下午饭就步行到文化广场,坐在石凳子上和熟人朋友聊了起来。“人这一辈子,就好像是‘串’了一下门子,过得太快。趁现在还能动动,看看他们唱唱跳跳,日子好过呢……”陈阿妹十几岁时就跟随姐姐嫁入育德社区,晃眼就是70年,在这70年里,陈阿妹见证了育德社区的变化,这种变化让育德社区的老人们觉得特别自豪。“我们想都不敢想如今的生活会有这样好,村子干干净净,健身的,下棋的,跳舞的,样样都有,多好呀!”59岁的姬大爹看上去一脸的幸福感。在一旁的两三位老人还聊着当年不韦县的一些历史故事。  

将台寺、永子围棋厂、农耕文化陈列室、陶艺展览室……围绕育德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了整个育德的文化产业链,“永子”“窑上”等文化产品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餐饮发展,形成了一个基层“文化圈”,让基层文化熠熠闪光、不断根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