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腾冲市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凸显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6/4/14

近年来,腾冲以文化产品销售、产品提质增产、项目支撑为抓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稳步增长,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亿元,占GPD的8.6%,同比增长22.44%;预计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占GDP的9.8%,同比增12.6%。文化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推动腾冲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经过几年的打磨和创新,腾冲文化产业特点突出,亮点频现,显著的成效不仅只是表现在产值倍增的数字上,还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革新、发展思路的有效探索、文化品牌的积极塑造,其典型试点企业的发展路线也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下走得越来越好,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保山从2003年开始第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县级试点,腾冲是全国唯一将“文产办”单列出来,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地方。随后,腾冲以特殊的边境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届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抓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腾冲首要抓住的是项目。为此,腾冲高度重视对挂钩项目的督促、协调,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项目提供服务。在安排专人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的同时,还按照每月实地检查,不定期座谈交流的形式监督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腾冲文产办挂钩的树明玉雕加工基地、园角公司中和大村生产加工基地、大家琢坊石木文化精雕厂建设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015年,以文产办为第一责任单位的重点投资项目是云南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园建设项目,项目选址于腾越镇西山坝,占地面积10亩,由云南文产腾冲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修建,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传统文化作坊展示用房、传统文化展示用房、员工宿舍及地下车库等,建筑面积10524平方米。项目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完工。到2015年6月完成投资100万元,项目场地填土及基础施工中,同时正在进行项目绿化方案设计及腾冲传统文化产品收购的前期准备工作。  

腾冲在不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乡村文化产品的挖掘和提升。引导富裕村成立了竹编专业合作社,由文产办出资聘请云南工艺美术学校竹编专职教师,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腾冲特色文化元素,对富裕村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竹编培训,指导合作社进行了新产品开发、产品档次提升工作。积极指导马站土陶加大产品提质增效工作,从选料细腻程度的提升到电窑的引进、土陶新产品的构思及销售等,土陶产品的细腻度和光泽度得到提升,产品出窑率从76%上升到98%。主要从翡翠、黄龙玉、琥珀等方面扶持树明玉雕、翡翠加工基地等龙头企业,加大培训力度,带动农民和税务收入增加。积极引导扶持傈僳族民族服饰工艺的传承,提高滇滩、明光傈僳族服饰的质量、档次,扩大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化,现已在滇滩成立腾冲翠丽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在马站和睦村成立了腾冲县丝路刺绣公司,主要从事以腾绣、朝鲜族刺绣、柳绣三大系列刺绣产品;指导新华成立了阿昌族服饰加工基地和销售点;指导腾跃布布顺传统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城绮罗片区成立了第二生产基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协助公司完成了产品质量标准认定、员工培训、销售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继续加大扶持园角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加大对手工抄纸、纸伞、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力度。将非遗产品从纯保护转变为以开发促保护,引进北京燧天下公司对界头新庄抄纸进行开发,现有30多种手抄纸产品可投入市场;加大对固东纸伞的开发力度,把腾冲的特色元素用油画、水粉画、工笔画的形式在纸伞上展示出来,提升了纸伞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指导固东永周皮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开发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腾冲着力文化产品的构建销售平台,不断提高产品规模化水平。为整合资源,提高文化产品的规模化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经过与企业反复协商,在和顺、腾鹏文化公司等地建立腾冲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销售平台,将抄纸、皮影、纸伞、腾编、土陶、背幺、布鞋、荞艺产品等腾冲特色文化产品,经过提高工艺、改进包装后,纳入景区销售。同时探索文化产品的电商化道路,腾鹏文化公司在淘宝网开辟了销售渠道。销售平台的建立,使腾冲特色文化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宣传和展示。  

为让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腾冲积极协调文化企业参加相关展会和各种赛事活动。为充分利用文博会广泛的影响力,集中宣传展示腾冲文化产品的独特文化内涵特色,文产办积极协调组织大家文化火山石精雕、步步顺老步鞋、树明玉雕、固东皮影、荞艺坊、艺缘木艺、大家文化、陶制产品等参加每年8月份云南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完成了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示范村、示范市场、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固东江东社区、马站和睦村荣获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乡)荣誉称号,荣获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乡)荣誉称号。同时,为规范全县玉雕荣誉称谓管理,进一步加强玉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推动全县珠宝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申报、举办玉雕大师、玉雕名师、玉雕师评选活动。目前,腾冲共有“中国玉雕艺术大师”1人、“云南玉雕大师”11人、“云南玉雕名师”29人、“云南玉雕师”87人。同时,腾冲玉雕企业在历年外出参加神工、天工、百花等玉雕评选赛事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十二五”期间,保山市级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经费。腾冲积极做好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根据省市相关安排,文产办积极组织县内相关文化企业认真准备材料,申报省市两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十二五”以来,腾冲共争取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450万元,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对大家文化公司、艺缘木艺公司、树明玉雕公司、布布顺、丝路碧玉公司、园角公司、南门外公司进行了扶持。2015年共申请到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50万元,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45万元,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在文产办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积极做好了中小企业的扶持。  

为抓住国家省市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实现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今年以来,腾冲委托保山学院编制了《腾冲县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腾冲县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腾冲县影视拍摄基地总体规划》。目前,三个规划完成初稿,正在征集意见。  

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县区之一,到2014年底,腾冲有17家企业进入全省联网直报企业。近年来,腾冲县被省文产办、省统计局列为全省文化产业抽样调查试点,为切实完成此项工作,文产办高度重视并配合县统计局扎实开展统计工作。到2015年底,腾冲有24家企业进入全省联网直报企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