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6目标任务表明州委、州政府晋位争先决心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6/1/29

2016我州“两会”如一场春雨,在新春来临之际滋润着彝州大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突破1500亿元”、“2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开局之年(2016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一系列目标任务的确定,鼓舞人心。

回头看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再看州委八届七次全会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及我州“十二五”收官的一系列成绩,不难看出,这样的目标定位,表明州委、州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困难较大的背景下,迎难而上、跳起摸高、晋位争先的决心。

关键语链接:“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国际化、高端化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冶金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

全州“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12%以上;实现现行标准下2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大战略引领新目标确定

总纲引领全局。2016年楚雄州各项目标任务,之所以显示出其可行性和科学性,源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的制定,首先要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合拍,这是蓝图绘制者们一致的共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后,其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是给云南的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战略和新要求,成为彝州各项目标任务制定的总纲。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八届七次全会等会议的部署,为彝州各项目标任务的制定定下了“标尺”。

州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关键时期。会议进一步将彝州的发展与国家和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以及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为全州推动跨越式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方向明则思路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十三五”目标,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5个重点:“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牢固树立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牢固树立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在跨越发展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这些目标,较好地体现了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大盘子”的融合。2016年9方面重点工作的提出,更是把上述思路具体化,并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依州情让目标更科学

离省会昆明很近的楚雄州地处滇中与攀西、滇西、滇西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川滇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省会昆明出入滇西七州市的必经要道和北上四川省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省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然而,区位优而无势,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楚雄州的发展,这一州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作了详细分析。“贪大求全”不符合彝州实际,如何发挥好优势,将劣势变优势,这是摆在蓝图绘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州委八届七次全会通过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发展定位、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简称“11236”布局)、构建“两极四组团四带两区”空间布局等被提了出来,这些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是深入分析彝州实际后提出的,之后,《政府工作报告》一一将其贯穿其中。

蓝图绘就,开局是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依据彝州实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完成减排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与“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的目标合拍,是一个积极稳妥的指标,切合地区实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符合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目标定位,又参照了楚雄州“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9%和10.5%”的发展水平……这些目标定位,无一不从彝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体现州情上做足了文章。

重实际迎难而上“跳起摸高”

新的一页翻开了,如何让彝州各族人民的福祉更加殷实,又是一道考题。其实,细细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不难看出,这些目标的确定大都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这些目标不是空穴来风,虽有困难,但符合彝州发展实际。另外,“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发展速度,是全州各族群众的迫切期望,也反映了州政府自加压力、力促跨越的勇气和担当。

“两会”刚刚结束,州政府就及时召开了十一届州政府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迅速将“抓落实”落到实处。会上,州长杨斌从三个方面部署了工作,对2016年工作进行细化。虽然目标任务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写明,但为确保实现人代会确定的目标,确定了政府工作目标:力争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杨斌说:“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助跑起跳摸高的目标,必须加压加力,努力完成。”

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2016年9大重点工作清晰明了,吃透了上级精神,深化了州情认识。科学制定的目标数据,也向基层传递了正面压力,让干部群众认清了努力方向。打好“五网”建设攻坚战、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9个重点也是9大战役。“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11.4%”、“确保完成172.5万担烟叶收购任务”、“确保7万人脱贫”……大框架下的细化目标数据,既振奋人心又富有挑战,如冲锋号角,迅速传遍千里彝山。

“十三五”蓝图绘就,“跳起摸高”,蓄势待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