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水净地绿天蓝气爽人和宜居宜业宜游新元谋”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元谋县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机制,统筹谋划抓落实,不断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进实施《元谋生态文明县建设规划(2016—2020年)》;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全县10个乡镇中,6个乡镇获得“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荣誉,4个乡镇通过省级评审公示待命名,元马镇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评审验收待命名,生态文明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8所省级绿色学校、33所州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州级绿色社区和4个环境教育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积极申报项目,有效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申报省级、州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25个,争取上级农村环境专项资金415万元,对黄瓜园镇腊海金村、物茂乡物茂村等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 (李虹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整合农业、林业、住建、国土等部门力量,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结合实际,印发《元谋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元谋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元谋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河长制,由县委、县政府15名领导分别担任县级25条主要河流的河长,县乡村各级河长加大巡河力度;持续推进重点河道水污染源整治项目,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县域内龙川江江边段和金沙江大湾子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水质;对蔬菜种植区域、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场等区域土壤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县域土壤总体达到清洁等级;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开展“热坝扬尘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向上争取价值96万元的设备,完成空气自动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全县大气环境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强化排污企业管理,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1390户工业污染源、13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个入河排污口和1个生活源锅炉的入户清查,发放排污许可证9家,申报登记危险废物45家,网上转移审批危险废弃物6家,收集转移医疗废物133.53吨。(杨发军)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坚持日常巡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暗访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错时执法相结合、执法检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形成“白加黑”、“5+2”全天候环保执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不断推进法治环保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保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精神,按“双随机”要求,严格落实对重点行业以及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现场监督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打击,针对重污染行业、危废、涉重企业等重点领域和部位,集中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按照“打击一个、规范一批”的原则,通过严格执法、案例警示,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杜绝重大环境安全事件的发生;认真处理环境信访案件、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按时限查处,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及时处理环境信访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根据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查和自然保护区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35件群众来信来访及“12369”热线投诉污染纠纷全部办理完毕。累计出动执法车辆95台次、监察人员225人次,检查企业75次,发出《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13份,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件。 (杨发军)
严把项目准入关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强化源头管理,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三个必须”要求,对所有受理项目进行实地勘查,从环保政策、选址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全面公开所有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严把环评关口,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建设项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和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开展政务服务审批改革,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着力推进项目落地,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日趋规范。
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建设单位咨询90件次,指导完成建设项目网上备案45件次,累计受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咨询40件次,参与重点项目选址踏勘30件次,开展主动服务30件次,出具重点项目准入审查25项,累计受理建设项目环评11项,办结11项,受理办结环评服务事项20项。(李虹苡)
城乡旧貌换新颜
按照“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聚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充分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卫计、交警、运政等部门力量,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污、治堵”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四治”行动,清理整治城区占道经营385件,清扫保洁街道602431.42平方米,清运、无害化处理垃圾桶点574个,县城垃圾处理率达96%;申报省、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5个,争取专项资金578万元,对元马镇环洲驿、羊街镇甸头等12个重点集镇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建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5套、污水沟渠4220米,生活垃圾房6座、垃圾清运车6辆、垃圾斗8只,生活垃圾焚烧炉3个、水源地保护围栏2500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5个;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总投资3亿元建设5000亩的凤凰山林业生态园,机关义务植树造林246亩,完成东面山造林5000亩,滨江休闲绿色长廊、凤凰湖公园、滨江大道、凤凰大道、国道108公路元谋县城过境段改造项目和“四馆”片区增绿建绿项目有序推进,以凤凰新城、东方猿人谷为依托的元谋热坝山水园林城市、养生养老避寒胜地初具雏形。
目前,全县累计完成绿地面积298.7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08.33公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李虹苡)
环境监测能力增强
按照省、州要求,认真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积极落实县环境监测站编制,着力提高环境监测专技队伍能力,认真完成监测任务,环境监测能力日益提高。
通过选调、招考等方式不断充实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测人员由4人增加到10人;投资20万元完成细菌室改造,购置通风橱,药品冷藏箱等实验室基础设备;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全年共组织32人次参加省、州组织的环境监测业务培训、28人次参加楚雄州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学习、6人参加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取证辅导;县环境监测站通过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目前,可以承担水、气、声环境监测项目47项。大力开展县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噪声、地表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为管理部门提供监测数据2300余个;完成县域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在线设备的比对监测工作,为管理部门提供监测数据800余个,为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李虹苡)
环保宣传氛围浓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推动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多形式开展学生环保知识教育,增强青少年从小树牢保护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企业掌握环保法律、法规不全面的问题,深入全县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宣传,主动为企业送法上门,增强企业的环保法制意识;强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建立健全环境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按季发布元谋县城环境质量状况简报;认真落实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企业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并按照要求报送企业环境监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截至目前,共公开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审批、环境监测、总量减排、排污许可、危废转移、行政处罚等类信息108条,省、州、县各级网站采用元谋环保类信息129条,组织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低碳日”和“地球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发放新《环保法》20000份,制作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和手册10000余份、环保袋10000余个。 (杨发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