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高新区结合云南省培育壮大“八大产业”、打造“三张牌”的战略部署和楚雄州“1133”重大战略安排,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创了高新区双创工作新局面。
楚雄高新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2018年,5户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户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加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摩尔农庄云南核桃加工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命名,成为全省绿色食品领域五个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云泉酱园获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益农农业通过州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初步建立与云南省民族药工程研究中心、楚雄师院、楚雄医专和楚雄技师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的政产学研用合作;举办楚雄高新区与楚雄师院科技双创交流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推进高新区企业与楚雄师院等相关学院深入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及研发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全力推进科技入楚。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本,搭建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着力补齐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促进“五链融合”,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科技入楚工作。
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企业获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1户企业通过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
加快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在云南省率先实施专利导航项目,组建了全省第一个核桃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启动楚雄州首批4家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目前4户企业均已通过贯标。
积极推动“互联网+知识产权”。建立云南省第一家专利信息工作站,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新模式,与广州奥凯信息咨询公司合作建设云南省首个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云平台,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以云南省首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创造。2018年以来,新增专利申请232件,新增农作物新品种26个。
引进全州首个医药营销众包服务平台,建设了“云南药代通医药服务产业创业园”,建立综合性产业众创服务平台“联创产业园”,落实工商登记“一址多照”政策,推行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开放式办公平台为载体的“共享地址”注册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全区有生物医药企业35家,建成投产24家、在建11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创新试点企业3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户、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建成核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云南省核桃知识产权战略联盟1个。
大力引进高层次研发专家,支持企业采用合作研发、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研发专家,2018年,共引进教授、高级研究员等专家4人;大力培育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2018年,2人获批云南省首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实务人才;积极培育“彝乡英才”和“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11人分别获“彝乡科技领军人才”“彝乡产业领军人才”“彝乡企业家”“彝乡名匠”等称号,2人入选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积极申报“科技特派员”,2018年,4人获批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着力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楚雄高新区国家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获批“优秀站点”,全年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3次154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