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积极应对持续五年干旱的严峻考验,着力推进“三大战役”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季度,全州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1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8.3%)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08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1亿元,增长8%。一季度,全州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增速加快的发展态势。
农业受旱增速放缓。由于我州近五年同期发生了持续干旱, 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一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3.8%,增幅比上年同期(5.2%)回落1.4个百分点。农业经济运行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除渔业下降以外,农、林、牧业产值均平稳增长;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州猪、牛、羊、家禽出栏数,分别增长10.4%、8.2%、5.4%和13%;肉类总产量89964吨,增长10.5%;三是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3.48万亩,增长6.4%。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同期(9.4%)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快速增长,轻工业增长缓慢。一季度,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23.4%,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3.16亿元,增长3.3%,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20.1个百分点;二是非烟工业快速增长,烟草工业增速下降。一季度,非烟工业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28.3%,烟草工业实现增加值18.46亿元,下降3.7%;三是县域工业普遍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1亿元,增长47.4%。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城乡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完成城镇投资49.87亿元,增长40.9%,完成农村投资15.24亿元,增长73.3%;二是非房地产投资快于房地产投资。在城镇投资中,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52亿元,增长50.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35亿元,增长18.5%,非房地产投资快于房地产投资31.8个百分点;三是县域投资全面增长。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亿元,增长13.7%,增速比上年同期(17%)回落3.3个百分点。内贸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城镇零售额增速高于乡村。全州城镇实现零售额29.55亿元,增长14%;乡村实现零售额4.5亿元,增长11.6%,城镇增速高于乡村2.4个百分点;二是批零住餐全面增长。一季度全州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9.2%、14.9%、11.4%和12.6%;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8.36亿元,增长10.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5.73亿元,增长14.6%,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高于公有制经济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48%。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据州商务局统计:一季度,全州实现进出口总额7189万美元,增长69.43%,增幅比上年同期(41.1%)提高28.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738万美元,增长85.34%;进口总额1451万美元,增长26.5%。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据州财政局统计:一季度,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35.93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年同期(21.3%)回落7.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36亿元,增长27.2%,增速比上年同期(15.3%)提高11.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82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对节能环保、社保就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事关民生行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分别增长56.5%、34.6%、24.7%和7.5%。
——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楚雄调查队调查统计:一季度,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6元,同比增加676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65元,同比增加230元,增长15.0%。
——金融运行平稳。贷款增速略高于存款。到3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1.57亿元,比年初增长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1.27亿元,比年初增长7.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67.36亿元,比年初增长4.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