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经验”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省直部门、各州市已有86批2463人次先后到我州学习“插甸经验”。在“插甸经验” 推出一周年及“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推动我州各级各部门带头学习推广“插甸经验”、深入推进“四群”教育,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本报从今日起,集中推出学习推广“插甸经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按照求实务实抓落实的要求,我州 “五实五到位”大力学习推广“插甸经验”,有力推动了“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坚持各级领导带头。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特别是《州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继续实行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县市和贫困村,以及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州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了解情况、解决困难、指导工作。针对连续四年干旱的州情实际,州委书记张太原今年先后6次到10县市近40个乡镇,对抗旱保民生保春耕保生态保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检查指导。同时,高度重视随机调研工作,批示要求随机调研工作要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州委副书记、州长李红民多次深入“四群”教育联系点禄丰县黑井镇青龙村委会调研指导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四群”教育联系点工作,把联系点建成学习推广“插甸经验”、抗旱减灾、促农增收、维护稳定的示范点。
认真开展“三同”体验。按照州委提出的带头学习推广“插甸经验”,争取“四群”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作出示范的目标要求,全州党员干部把村组和田间作为工作第一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真情和真心服务群众。认真开展民情恳谈,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帮助群众解决“热、难、急”的问题,想方设法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下派干部驻村联户。今年全州共选派新农村指导员1385名,组建工作总队10支,乡镇工作队103支。制定了《楚雄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管理制度,并广泛开展随机调研,认真督查下派干部是否认真履职。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县市总队长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今年以来共开展随机调研6次,5月份全州各级新农村指导员共走访农户29904户,帮助基层争取发展项目144个、资金1021万元,办理惠及民生的好事实事710件,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383个。同时,突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选任管理工作, 共向全州102个乡镇的785个村(社区)和1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常务书记810名,实现了分类定级为“后进”村(社区)100%选派,“一般”的不低于50%选派的目标任务。
强化“挂乡包村”责任。各级各部门健全了挂联单位暨主要领导负责民情责任区,副职领导、内设科室(部门)协同乡镇领导、村委会干部负责民情责任片,党员、干部协同村组干部负责民情责任点的“民情责任全覆盖”工作网络格局,形成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据统计,全州建立健全民情责任区1979个;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建立民情责任片1327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民情责任点12810个,召开民情恳谈会11508场,收集到意见、建议12386条,解决问题6556个;共发放民情联系卡19.89万张,有5.04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18.69万户。
聚焦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继续组织开展“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评以及新一轮公开承诺活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等工作,制定下发《2013-2015年楚雄州基层党建工作规划》等5个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文稿。同时,组织全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为民务实抗旱先锋行动”。到目前为止,全州参与抗旱党员干部群众人数66.74万人,解决困难群众饮水22.38万人,解决牲畜饮水11.81万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