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8/7/26

今年,大姚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州党委相关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基层党建   固本强基

崎岖的山路上,三台乡黄家湾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永新等人驾着几辆摩托车在乱石窝中艰难前行,向着支裸坪小组驶去。黄家湾村委会距支裸坪小组13公里,坡陡、弯急、路窄,13公里的距离走了半个多小时。“路再难走也要去,党支部规范化达标、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必须确保高质量,我们不会因为边远、贫困,就放松对‘基层党建巩固年’工作的落实。”说起基层党建工作,张永新感慨道。

党建工作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今年来,大姚县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坚持筑牢一批“战斗堡垒”,配强一批“中坚力量”,培树一批“示范先锋”,强化一批“坚强保障”,从源头夯实党的建设根基。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全面激发基层党员活力,大姚县坚持基层党建抓细、落小,严格落实“党费日”和“主题党日”提醒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注重抓好基层党建先进典型宣传,加大农村“领头雁”培养,树立基层党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湾碧乡巴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凤云琼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奖”;六苴镇簸箕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唐红珍在脱贫攻坚中勇于担当,带领群众发展魔芋、百合产业,使簸箕村成为了全县产业发展先进村;团塘村党总支在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勇于创新,采取“垃圾回收积分制+电商”的办法,激发群众爱护环境、回收垃圾的积极性,全村垃圾回收累计积分27209分,对此,党总支向群众兑付了价值2720元的商品。(张从华)

管党治党   从严从实

“同志们,今天是‘党费日’,请别忘了来交党费。”每月1日,中共大姚县委组织部负责党费收缴工作的小樊,都会准时在部内微信工作群里发出这样一则“温馨提示”。随后,该党支部所辖党员,就会携带党费证,来找她交纳当月党费。

严格执行“党费日”制度,是大姚县从严从实管党治党的缩影。今年以来,大姚县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将管党治党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该县依托县委党校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党校分级培训模式,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和举办云南省楚雄州贫困县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方式,搭建平台,分批次、分区块对全县17000余名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巩固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推行基层党建“123工作法”,将从严管党治党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抓实“主题党日”和党员“政治生日”等工作,扎实召开2017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问题,开展严肃批评,认真抓好整改,确保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建立党建工作季度督察机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发挥好派驻纪检组作用,督促落实好管党治党措施,确保全程跟进、不留缝隙。加强“政治体检”,县委派出巡察组,开展了第5、第6两轮巡察,及时发现“病灶”,开方治疗。 (任茂松).

党建引领   脱贫攻坚

石羊镇拉乍么村委会闪片房小组碑支嘎么村,仅有5户人家,且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水源也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问题。对此,省委党校三名驻村女干部,带领施工队,修建蓄水池、设置抽水机、搭建入户钢管,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在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新家的过程中,铁锁乡拉巴乍村委会书记董国礼背起重病卧床的大姐步行到她的新家,并帮她家收拾好才离开。六苴镇六苴社区大破箐村民小组冯开元,靠种百合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了其他村民,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光荣脱贫户”……他们是大姚扶贫路上的示范先锋,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今年以来,大姚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培树榜样先锋、强化基础保障、培养中坚力量,来深化党建扶贫“双推进”。县财政投入387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每个村(社区)配套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直补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再按照每个村(社区)10万元的标准设立大姚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确保2018年9月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制定推动党员率先脱贫“十条措施”,2017年182户194名建档立卡贫困党员率先脱贫,示范带动全县贫困户如期脱贫。加大对村(社区)干部的待遇保障力度,抓好乡镇“七小”工程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发挥好活动场所综合服务阵地的功能。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管好用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 (郭媅媅)

干部队伍   担当作为

近日,大姚县一批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从脱贫攻坚一线脱颖而出,被县委选拔到乡镇任党政班子成员,旗帜鲜明地竖起了新时代选人用人的风向标。

2018年,大姚县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流程,提升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完善机制,出台《大姚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暂行办法》《大姚县重点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办法》《大姚县工作争先晋位奖惩办法》,同步实施一线干部重大贡献、重大失误记实办法,将具体情况一一记录在案,为精准使用干部打好坚实基础。

旗帜鲜明地树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全县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64名,选派13名县处级领导和17名科级干部到行政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选派35名优秀的正、副科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一线锻炼。在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今年,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中选拔了8名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县委要率先垂范,强化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是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最大靠山和主心骨的理念,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当成干部工作风向标,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姚县委书记陆积峰掷地有声的讲话成为全县干部担当作为的“定心丸”。 (王晓丽)

人才工作   补齐短板

今年3月,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郭华春牵头成立的郭华春马铃薯工作站顺利在大姚县昙华乡落地。工作站成立以来,着力破解一批制约基层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把昙华乡打造成滇中马铃薯良种扩育繁基地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大姚县通过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方式,着力补齐人才工作“短板”,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该县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挂职干部6名,引进紧缺人才27名,5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和6名上海东方医院派出专家到大姚县开展对口支援活动。组织选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外培训、考察14人次,邀请省级专家学者到县内开展电子商务、乡镇企业发展专题培训3期。建立乡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3个,举办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39个班次。把打造“教育名县”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实施“中小学校长工程”和“乡镇卫生院长工程”,抓好人才储备,授牌成立了“大姚名师工作室”“大姚名医工作室”。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工程”,围绕核桃、花椒、烤烟、蚕桑、畜牧、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培养了一批精于种植养殖的科技带头人和熟悉市场营销的农村“经纪人”。紧紧抓住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智公司、省委党校与大姚挂钩扶贫这一契机,定期邀请专家教授、社会实践团对该县人才培养给予帮助和扶持;依托县核桃研究所、郭华春马铃薯工作站、经济作物工作站等实验基地,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王晓丽 刘云峰)

教育培训   全面覆盖

“唱红歌、听讲座、谈体会、闭卷考试,这次举办的教师队伍‘万名党员进党校’太好了,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弥补了我们平时落下的关于党的理论知识方面的空缺。”刚刚参加完全县组织的“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学习的教师李建坤说。与此同时,由县委老干局组织的全县离退休老干部“万名党员进党校”也如火如荼举行,离退休老干部们精神抖擞积极参加培训。

今年以来,大姚县整合省、州、县、乡四级党校培训资源,上下联动,分级培训,确保年内对全县17069名党员分批、分期轮训,实现“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全覆盖。

以省委党校博士团为主要力量,组建省级师资团队,紧扣党的十九大专题打造14个核心课程,设置党课“菜单”,“一对一”排课、送课、授课,省委党校专家教授到该县开展流动党校宣讲辅导12场次。组织博士志愿宣讲团为全县129个村(社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党员12000余人,实现宣讲全覆盖。充分发挥州委党校自身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及骨干教师走村入户为挂包镇村群众一对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强农惠农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等知识。

坚持量体裁衣,突出各类党员的特点,设置科级领导干部、农村党员、社区党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示范班等10个县级主体示范培训班,坚持必修课程和特色课程同步推进。统一发党章,落实组织党员戴党徽、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撰写心得体会、培训考试等6项规定动作,党员身份意识明显增强。完善乡镇党校师资队伍,分村组开展集中轮训或送教下乡,并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及边远山区党员实行“流动党校”“党校送学”一对一开展送学。此外,运用远程教育和综合服务平台、网上党支部、“云岭先锋”手机报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党员上网学习、在线培训、互动交流。(梁家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