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盖起来,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这是农村危房改造广大受益者的心声。信心、希望,在他们的脸上写得满满的。
一项项民生政策的出台,一笔笔民生资金的及时到位,一批批民生工程的积极推进……品读和回味2013年民声民情,让人温暖而坚定。这样的感觉,源自于2013年州政府20项重点工作涉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多项民生工程,全年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30.5亿元,占全州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5.6%,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标任务:力争新增各种就业8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就业是发展之要、稳定之基,搭建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成为保民生的必然选择。我州充分发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劳动保障所的作用,努力帮助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全州新增城乡就业8.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59万人。23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目标任务: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 确保五大保险(含新农保)参保人数累计达到228万人以上。”保障是民生之安。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的相关政策精神,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楚雄市、其余9县分别增加150元、125元,每月分别为1130元、955元。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205.3元,人均每月达1578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从209元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从94元提高到108元。五大保险(含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32.36万人。
“目标任务:力争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是民生之本。我州在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实施,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目前,全州幼儿园的数量达279所,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达6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了33.67个百分点;全州所有县镇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到了每年250元的生活费补助。近3年各级累计投入校安工程资金7.74亿元,改善中小学校舍65万平方米。
“目标任务:力争在解决‘看病难、就医难’方面取得突破。”“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村群众的问题,也是我州各级党委、政府致力解决的一大民生问题。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我州加快推进落实医保,3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到或超过98%,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372元、340元,人均财政补助分别提高到302元、280元;3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超过了省定标准,实现了门诊统筹,保障范围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同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目标任务:完成2012年第三批农村危房追加撤除重建任务2100户,新撤除重建14400户、修缮加固5340户;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3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1640户;建设特色村庄20至30个。”我州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切实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状况,成为我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12年全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6000户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2013年全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4750户已完成资金和任务下达,正在进行信息录入和建设工作。2013年1640户城市棚户改造工作已全部启动,完成改造744户,完成投资10013.38万元。2012年22个特色村庄正在建设,2013年28个点已下达第一批资金,并开始建设。
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2013,我州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民生优先”得到真实体现。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推进扶贫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项项政府重点工作也得到了全面落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