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全州组织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突出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全州组织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亮点一: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步入常态化。楚雄州制定出台了《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与干部群众谈心、征集群众意见、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党代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九项具体制度,不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使全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步入了常态化。2014年以来,州级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研究指导工作231人(次),走访基层干部群众1015名,帮助协调落实发展项目168个,解决实际问题230件;全州共有830个州、县市属部门(单位)直接挂钩联系103个乡镇、128个贫困村委会、702个村组,共建立民情责任区、责任片、责任点16116个,5.41万名干部结对直接联系群众19.54万户,有963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亮点二:“合作股份”成为强基惠农工程。2014年,楚雄州认真学习推广省委组织部在武定插甸的实践经验,采取资金入股、资产资源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合理调配农村生产要素,把村级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融合在一起,积极开展“合作股份”,充分调动村级组织服务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通过“合作股份”试点工作的探索推行,通过利用市场信息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发展产业,改变了农村党组织过去依靠催耕催种、依靠奖罚来推动工作作风的转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摆脱过去小农耕、零星养殖的传统模式,也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各种实惠。大姚县推行村干部贷款融资入股创业办法,南华县采取集体独资、合资办产业等方式开展“合作股份”,盘活存量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利用“三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元谋县、永仁县、双柏县以土地集中流转、开展集约化经营为依托开展“合作股份”,实现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目标。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州确定了“合作股份”惠民工程试点村104个,确定试点项目63个,扶持项目有养殖业、种植业、建加工厂等,投入项目资金1484万元。同时,发放“红色信贷”3573户,累计金额2.5亿元,贷款余额达1.8亿元,带动了近8000名农村党员和群众创业就业,使“合作股份”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亮点三: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实现“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为理念,统筹全州扶贫规划与党建规划,实现顶层对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合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4年,楚雄市紫溪镇、双柏县大麦地镇、永仁县莲池乡、元谋县羊街镇、武定县插甸乡五个乡镇作为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试点乡镇。五个试点乡镇共完成投资53924.56万元,其中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263.7万元。项目覆盖4个乡镇31个村委会的286个村民小组,受益11919户46511人。通过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全州扶贫工作开发与基层党建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方面实现了“双推进”。在体系建设上,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在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在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上全面建立党组织,探索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到户贷款新措施,形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在队伍建设上,选派常务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项目重点实施村开展工作,加大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了一批党员科技带头人。在阵地建设上,整合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村民小组活动室建筑面积按不低于50平方米建设;全面实施村(社区)活动场所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队伍的“三优”和小花园、小菜园、小食堂、小浴室、小接待室的“五小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底,新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7个、社区活动场所3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3592个、为民服务中心(站、点)1200多个。
亮点四:村干部待遇倍增有新突破。从2013开始,楚雄州连续3年按年均不低于26%的增长比例提高在职的村“三职”干部(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兼文书),符合条件配备的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的基础补贴标准,年均每人每月增加基础补贴220元,使基础补贴每人每月平均不低于1300元,综合补贴每人每月平均不低于1500元。目前,全州村“三职”干部的平均综合补贴达1384元,社区“五职”干部达1900元以上。从2014年起,每年将投入1900万元,为村(居)民小组党组织负责人和小组长发放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工作补贴、“一肩挑”的不低于70元,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资金114万元,社区在职党员“双管双带”活动资金173万元。同时,通过建立村级奖励统筹机制和村级集体经济创收激励机制,完善村干部激励奖惩制度,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绝对数和增幅高的村(社区)以及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有突出贡献的村(社区)干部进行嘉奖。
亮点五:治理“三超两乱”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及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机构编制纪律等相关要求部署,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扎实开展“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全面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检自查,对各县市和州级各部门按照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进行普遍检查,认真查看“四本账”,即看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名册、看机构编制管理簿、看干部工资审核表、看工资发放表,通过“四表合一”真正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定了《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计划表》,明确整改措施和消化时限,逐步进行整改消化。同时,强化监督检查,把按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列为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以及县市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采取改任非领导职务、向省级机关推荐干部等方式,消化了1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各县市也通过交流轮岗、调整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退休等措施,消化科级领导干部31名、科级非领导职务88名。
亮点六:《干部工作业务操作教程》成为组工干部工具书。为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促进干部工作业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楚雄州组织编写了《干部工作业务操作规程》。该书共计24万余字,全书内容以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近年来中央和省州党委及组织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主要依据,以州管干部为主体,内容涉及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日常管理、干部监督管理4个方面,涵盖干部调训工作流程、民主推荐和考察、县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流程等25块具体操作内容。该书按照流程化的思路,突出规范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常用的干部工作业务知识作了政策解答,进一步规范了楚雄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是全州组工干部学习干部政策知识、做好干部工作的指导手册和业务用书。目前,该书已成为全州组织系统各类党务干部培训的必备教材。
亮点七:“请进来”+“走出去”校地合作培训受好评。紧紧抓住教育部安排高校对楚雄州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机遇,从2014年起与到楚雄州开展扶贫工作的六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加强高校与扶贫地区的联系与沟通,探索校地合作培训的形势与途径,实现校地双赢,促进相互发展。2014年,楚雄州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知名专家为楚雄州举办了教育管理干部和政法系统干部专题培训班,培训了教育管理干部和政法干部740余人。同时,还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组织了部分领导干部、教师和村干部分别到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高校学习培训。此项工作是楚雄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将“扶智”和“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广大干部的一致好评。
亮点八:首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挂牌命名。按照中央加强党性教育的要求,结合楚雄州党性资料挖掘过浅,现场教学开展不够的问题,楚雄州以县市为基础,挂牌命名了17个党史党性教育基地。这些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包括赵祚传烈士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张经辰烈士纪念碑、毕昌杰烈士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及铜像、元谋红军长征纪念馆、楚雄市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龙烈士陵园、双柏县森湖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元谋县爱国主义教育长廊、永仁县烈士陵园、永仁县“臧金贵纪念碑”、武定县烈士陵园、“红军树”纪念碑、禄罗特委暨禄罗游击大队纪念碑、解放战争时期南华革命老区县纪念碑、大田边纵八支队纪念碑、姚安县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姚安县地索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等。为充分发挥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楚雄州将进一步强化对党史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教育基地载体功能,使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真正成为楚雄州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
亮点九:人才创新创业取得新突破。以引才聚才为重点,创新实施“园区引才”模式,搭建高端人才集聚新平台。为此,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楚雄州园区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实施六项重点人才工程、落实8项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人才资源向园区集聚,培养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协助园区科技企业申报院士工作站和组建研发中心,跟踪了解运行情况,督促有关单位落实院士工作站工作经费,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积极推进“项目聚才”和“项目引才”工作。目前,共有5位“两院”院士、3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示范基地协议开展技术研发或项目合作,在研一类新药3项、二类器械项目2个、保健食品2个。做好第二批高层次人才示范基地、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高层次人才集中签约、《党的生活》优秀人才特刊宣传人选等人才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新建2个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6个专家基层工作站。从县级部门、乡镇教育、卫生、农业单位推荐选拔24名优秀中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属高校、医院、科研院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培养。
亮点十:全州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牵头抓总职能,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宏观指导,全州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轨道。在州委组织部及全州10县市干部档案达中组部一级标的基础上,去年以来,通过督促全州人社、教育、卫生等23家管档单位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努力,武定县人社、教育两家达中组部一级标工作已于去年通过省部的检查验收,有17家管档单位正在开展达中组部一级标工作,8家单位已提交了达标验收申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