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群”教育出实效 “插甸经验”结硕果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3/10/14

一年多来,“插甸经验”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州各级各部门带头学习推广“插甸经验”,深入推进“四群”教育,真正让“插甸经验”在我州开花结果。领导带头扑身听民意解民忧

学习推广“插甸经验”,领导带头是关键。我州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带头抓实联系点示范创建、带头联系服务企业,不断深化“四群”教育活动。

州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四群”教育联系点走访调研,掌握社情民意,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对全州部分重点企业实行挂点联系制度。州委书记张太原多次到10县市对县域经济、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等进行深入调研和检查指导。州委副书记、州长李红民多次深入“四群”教育联系点禄丰县黑井镇青龙村委会调研指导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四群”教育联系点工作,把联系点建成学习推广“插甸经验”、促农增收、维护稳定的示范点。“三同”体验生动的“插甸经验”实践课堂

“插甸经验”树起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标杆。“插甸经验”到底是什么、收到了什么实效?课题来自基层、答案也在基层。

我州把“插甸经验”的实践课堂搬到农村。全州各级各部门在春耕生产、抗旱保民生等关键时刻,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到联系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州委办公室机关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帮助群众移栽烤烟;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结对联系户;州政府办公室机关干部深入联系点帮助苗族群众种植花椒树;州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在春耕备耕期间到联系点开展驻村蹲点……在田间地头体味“党群关系”,开展“三同”体验活动,让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驻村联户“驻”到群众心坎上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带着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今年全州选派的1384名新农村指导员分赴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

驻村干部积极配合驻地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民情恳谈,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帮助群众解决“热、难、急”问题。今年以来,全州各级新农村指导员共走访农户132767户,撰写民情日记46655篇、民情报告3815篇,结对帮扶贫困户12069户;办理惠及民生的好事实事4831件,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2542个、热点难点问题797个,争取项目985项、资金22245万元。

“挂乡包村”把“插甸经验”落到实处

为把学习推广“插甸经验”落到实处,我州强化“挂乡包村”责任的落实,抓实部门挂钩联户。

我州各级各部门根据挂钩联系点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民情责任区,制作民情联系公示牌,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安排项目资金,帮助挂钩联系点加强基层党建、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产业。据统计,全州共有830个州、县市属部门(单位)直接挂钩联系103个乡镇、128个贫困村委会、702个村(组),建立健全民情责任区、责任片、责任点16116个,发放民情联系卡20.03万张,召开民情恳谈会1.87万场,收集意见、建议2.3万条,为群众争取协调落实项目4208个、资金10.07亿元,办理实事好事2.41万件,5.41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19.48万户。

聚焦基层党建凝聚人心固堡垒

人心凝聚,源于润物无声的情感积淀。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党员干部是关键,各级党组织是坚强堡垒。

驻村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全面分析党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各村(居)委会谋划工作思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设阵地、健全制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各村(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培育富农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我州选派的810名常务书记着力帮助基层组织解决队伍建设、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正在彝州大地有条不紊地开展。有了“四群”教育奠定的扎实基础和“插甸经验”的丰硕成果,楚雄彝州在不断开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新局面中,将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