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州在“四群”教育中 抓实“三深入”“四联户”工作

2020年10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3/7/1

今年以来,我州在开展以“三深入”、“四联户”为主要内容的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四群”教育工作中,紧紧围绕树重点、树思想、树先进,优化连挂体系,加强干部住村联户制度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树重点,拓展联户主体。牢牢把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相结合这个重点,实施“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与干部“三深入、四联户”有机统一,做到“三问”,即:问政、问需、问计;“三帮”,即:帮解困、帮解难、帮发展,建立以县(市)、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班子成员为责任人的民情责任区,消除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盲区”和“空白点”,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全州共有128个州级单位(部门)直接联系10县市、128个贫困村委会,702个县(市)属部门直接联系103个乡镇、702个村(组);建立健全民情责任区1979个,其中,州级单位(部门)民情责任区128个,县市级责任区702个,乡镇民情责任区1149个;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建立民情责任片1327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民情责任点12810个,召开民情恳谈会11508场,收集到意见建议12386条,解决问题6556个;共发放民情联系卡19.89万张,有5.04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18.69万户。

树思想,真情联户服务。全州各级各部门纷纷深入挂钩联系乡镇,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真情真正融入群众中。州委组织部在元谋县羊街乡建立挂点联系责任区,共结成帮扶对子44对,捐赠物资2.26万元,在元谋县甸头村建成占地50亩的特色生态种养殖示范区,在文理村建成一个200亩的“四群”教育同劳动示范区,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先锋30名,以实际行动展示组织干部的良好形象。2012以来,部机关共为扶贫联系点争取项目29个,项目资金517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93件。州外侨办把“四群”教育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调研中得知禄丰县龙保冲村民小组因山高箐深坡陡、水利基础差、交通不便、小学生上学困难重重等困难时,州外侨办党组认真研究,多方争取,积极协调州交通局、州民委、禄丰县交通局帮助解决民族地区公路建设资金31万元,修通了独瓦房至龙保冲4.3公里的村组公路,连通了独瓦房村委会箐头、皮坡田、龙保冲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430多名群众与外界的联系,为改善群众生活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树典型,榜样示范带动。把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为“四群”教育的“活引擎”来抓,充分营造干部职工在基层一线提高本领、锤炼作风的良好氛围。在全州范围内认真组织学习杨善洲、陈家顺、李炳祥等联系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组织观看“孟连经验”、“插甸经验”等,用典型引导行动,用事迹鼓舞人心。我州还按照基础好、代表性强、辐射面广的要求,综合考虑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235个“四群”教育工作示范点,其中州级20个,县、乡215个,召开了以学习贯彻落实“插甸经验”为主题的全州“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示范点创建工作经验,学习推广“插甸经验”,形成了层层示范带动的格局。同时,不断丰富内涵拓外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39名州级领导干部联系63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带领工作组主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行党组织常务书记制度,突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选任管理工作,共向全州102个乡镇的785个村(社区)和11个机关企事业党委党组织选派常务书记810名,实现了分类定级为“后进”村(社区)100%选派,“一般”的不低于50%选派的目标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