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把建好、用好、管好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基层党建提升年”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强化功能,综合利用,使村级阵地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综合性阵地,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抓领导,确保高位推进。该县把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和年终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高起点谋划,强力度推进。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县纪委监察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等14家部门为成员单位。与此同时,各乡镇也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各乡镇《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制定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制度,听取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抓规划,确保因地制宜。建设规划图纸建筑公司统一设计,严格按照“现场勘察、专家设计、好中选优”的原则,聘请经验丰富的住建局专业技术人员对乡镇村民活动场所建设图纸进行实地评审,建筑设计符合相关抗震要求,外观有民族风格,体现党建元素;活动场所选址综合考虑地质安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各乡镇、各个村的实际,前期作了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一刀切,建筑面积不贪大求洋。同时,注重活动室建设与运动场、公厕、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谋划。
抓组织,确保工程质量。集中工作力量、集中资金建设,确保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工程质量。在完成建设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了建设施工合同,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各负其责,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工程启动实施之后,各乡镇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和工程建设进度周报告制度。由领导小组牵头,坚持每星期对村民活动场所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一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乡镇坚持每周向挂点领导报告工程进度,及时有效的督促检查,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
抓统筹,确保形成合力。县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推进建设。县纪委监察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等14家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各乡镇负责做好项目规划编制、单独报审,批复后根据资金来源渠道,从扶贫资金建设的归入扶贫项目规划。建立县级领导、扶贫挂钩部门、脱贫攻坚工作队员派出单位、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单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建设村制度,做到任务完不成不脱钩、建设达不到标准不脱钩、配套设施达不到“十有”标准不脱钩,并作为农村基层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奖惩。
抓整合,确保资金到位。按照“十有”标准,根据村民小组人口情况,100人以内活动室面积为70㎡,补助20万元;100至150人活动室面积为80㎡,补助22万元;150至200人活动室面积为100㎡,补助25万元;200人以上活动室面积为120㎡,补助28万元进行资金安排。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省级彩票公益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资金5216.73万元用于建设。截至7月底,197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已建成投入使用48个,已封顶111个,已完成墙体工程20个,正在砌墙18个,10月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
抓制度,确保建管用并重。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和“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做好精细化管理服务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及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落实“县级监管、乡镇协管、村级主管、小组直管”的四级管理体制,规范标识标牌,协调各方资源配备党员活动室内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管理使用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好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活动场所设施完好、使用正常、活动有序开展,展现基层党组织良好形象。目前,全县投入使用的活动场所正常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如组织农村刺绣能手开展培训、农业科学技术培训、脱贫攻坚群众会等,使用率达到10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