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姚: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7/7/26

改革发展进步,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实现大姚跨越式发展,需要凝聚全县28万各族人民的奋进力量。今年以来,大姚县强化意识形态主体意识,履行主体责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努力提振全县干部群众精气神,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扛起主体责任 种好“责任田”

今年以来,大姚县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扛起主体责任。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全县得到有效落实,

担当政治之责。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县委主要负责人带头管阵地、把导向、管队伍,切实当好全县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恪尽守土之责。县意识形态部门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采取理论宣讲、专题辅导、培训学习、研讨交流、新闻宣传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好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做到了履职尽责。

强化价值引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益广告宣传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大姚”行动,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巩固阵地建设。健全完善了舆情联动处置等网络管理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工作。县内媒体坚持传播正能量,讲好大姚故事,巩固了党的新闻宣传阵地。

“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已经深根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理念和行动中。(张从华)

深化理论武装 把准“风向标”

“请大家按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的要求,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陆积峰在县委2017年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学习会议上掷地有声。

近年来,大姚县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组织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究等方式,推动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理论学习宣传全覆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把中心组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从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推动学习规范化、常态化,采取脱稿交流、随机点名发言等形式,促进中心组参学人员学思结合、以思促学、以学促行。

组织“百千万”理论宣讲团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州县党代会精神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社区、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等,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化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党校和社科理论研究力量,紧紧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事关大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同时,在全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喜迎十九大 说说心里话》主题征文活动,在《学习》杂志等县内媒体开设理论专栏,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薛富森)

主动服务大局 传播“好声音”

大姚意识形态部门干部职工勤勉工作,主动作为,在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中一路高歌前行。

为大姚发展鼓与呼,凝聚发展正能量。全县意识形态部门努力让主流思想舆论入耳、入脑、入心。县内新闻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坚决守护好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县新闻宣传覆盖面、影响力与日剧增。

围绕决战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五创”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县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积极开展走基层一线采访活动,用笔触和镜头,生动诠释大姚埋头苦干、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大姚精神、大姚故事。

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百姓心声。作为主管全县意识形态部门的县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县“两会”、易地扶贫搬迁迎国检、“五创”工作、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等多个系列的重大主题活动和宣传报道。在这些战役性的新闻舆论宣传中,注重从创新入手,从时效着力,上演了一场场全县新闻舆论的重头好戏。

内宣抓覆盖,外宣上水平。截至6月30日,州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刊登反映大姚内容的新闻稿件621篇(条)。其中,《人民日报》2篇,《云南日报》35篇(其中头版2篇),州级媒体多篇。这些新闻报道作品在服务大局中传播了“好声音”,激发了正能量。 (张从华)

弘扬新风正气 传递“正能量”

第六届“云南省道德模范”人选公示名单上,大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刘永兰榜上有名。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是蜻蛉大地深厚道德文化长期浸润的升华,更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结果。

近年来,大姚县以文明县城创建为牵动,始终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传递正能量。今年4月至6月,该县评选表彰了“大姚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第三届美德少年”。该项工作自2009年开展至今,已有3人荣获省级、10人荣获州级道德模范、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这些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在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领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姚最美丽的风景,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的双提升,为美丽大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为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集聚发展正能量,大姚县将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宣传规划,通过公开栏、报纸、电视、网络专题专栏等形式,借助善行义举好人榜、道德讲堂、“百千万”理论宣讲等工作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不断提升典型人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个个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气。

时代进步需要文明新风引领,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激励,该县将继续加大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晓玲)

强化创新创意 扮靓“彝绣锦”

一群彝家妇女,临门倚窗,铺开一方丝帛,飞针走线,娴熟地刺绣……欢声笑语回荡在彝家村落。

过去,彝绣是彝家妇女闲暇时的眷顾。如今,大姚县彝绣从最初的阿咪妮用一只只锦鸡的羽毛、一针一线精织出锦鸡般美丽的衣裳演变为了“七彩霓裳”“指尖的艺术” 和“心灵的花朵”。一件件做工精细的彝族刺绣品成为交流会上的抢手货,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客商竞相下单订购,彝绣已成为大姚彝家妇女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据统计,2016年底,该县有彝绣协会(合作社)9个、彝绣龙头企业2个,州级彝绣专业示范村5个,彝绣著名商标2个,全县从事刺绣的妇女达2500多人,产值近2500万元。

有了龙头示范企业带路,大姚县走上了“协会(合作社)+会员”的新经济组织合作化的发展之路。该县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绣女的刺绣技艺和设计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彝绣骨干 28人到杭州、苏州、北京、新疆等地学习刺绣技艺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与研发。县委、县政府把彝绣产业发展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建专门班子,抓好总投资3500万元的大姚彝绣文化园建设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妇女发展循环金、“贷免扶补”等项目,将彝绣经纪人、彝绣女能手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扶持彝绣女能手发展彝绣文化产业,帮助她们扩大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吸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彝绣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大姚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丽梅)

注重文艺创作 唱响“精品曲”

以“走出去、请下来”的方式,加强各文艺协会、文艺人才之间的学习交流,积极鼓励支持本土文艺人才创作出刊,更好地挖掘大姚文化,打造精品力作,宣传、推介大姚。

近年来,大姚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中国梦这个主题、创作这个基础、人才这个关键,实行重点作品重点扶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重点项目重点攻关,重点主体重点培育,推动全县文艺繁荣发展。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等重要节点,聚焦革命历史、改革开放现实、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题材,挖掘提升大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创作一批反映大姚题材、大姚故事的优秀作品。加强与省、州一流团队合作,倾力打造以《文化楚雄·大姚》为代表的系列文艺精品。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结对子、种文化”实践活动,引导作家艺术家走进生活深处,提炼生活真味,升华创作心境和思想。

今年4月,第十一届“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湾碧记忆主题诗会”在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举行,国内外诗人齐聚一堂,开展中国——新加坡“一带一路”诗歌论坛和诗歌朗诵会。来自《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的编辑和新闻媒体代表作了发言,并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了反映大姚的诗歌等文学作品,推动了大姚诗歌的创作与发展。而在去年9月,以大姚湾碧乡傣族文化为题材的《火草筒裙》就已在全国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亮相。同时,该县各协会齐头并进,相继扶持出版发行了摄影集《守望金沙》、油画集《梦里家山》、文学集《龙街记忆》《咪依噜的故乡——昙华》《蜻蛉文学》等作品,提升了大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梁家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