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抓手,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强化改革举措、落实改革任务、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
谋篇布局绘蓝图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双柏县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谋篇布局,建章立制完善架构,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纵深推进,改革氛围热烈浓厚、力量凝聚强劲、举措务实管用,在顶层设计绘就双柏改革发展“路线图”。
为高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该县不断调整充实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全盘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将改革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级部门年终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杜绝了机构“空转”、人员“空缺”、工作“打滑”现象。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议题计划,建立改革重点任务等工作台账,制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五年规划,建立健全学习调研机制、督察机制,实施月报送制度,着力破解“中梗阻”问题,落实好“最后一公里”。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双柏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让改革举措升华为制度成果、转化为改革红利,一个个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催生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红包”。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会议、文件等进行广泛宣传,凝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小小观察员 发挥大作用》及《双柏县探索建立扶贫项目廉洁评估机制》分别被《云南调研》及省委改革快报采用,在全州进行广泛推广。
提升服务优环境
双柏县紧紧围绕“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竞争力、抓生产力,就是抓政治生态、抓发展环境”的工作思路,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
2018年11月,双柏县首本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在大麦地镇发放,至此,双柏县正式全面开展发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工作,真正实现“审批不见面、一次不用跑”。
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大大降低涉企投资难度,推动重点审批领域时限压缩,双柏县扎实推进“六个一”和“3550”行动,降低开办企业的便利度;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大力精简各类证照材料,提高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将22个涉企部门的40项审批内容与营业执照整合,实现“四十证合一”“一照一码走天下”;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建立健全全县企业信用记录平台,7000余市场主体的登记、注销、吊销、处罚、巡查及其他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定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网”事项清单管理,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12次,依托电子监控系统、设置意见建议箱,保持“12345”政府热线畅通,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的意见建议。
营商环境建设的优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气候”,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和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民营500强企业在县内开展相应项目建设,有效助推了双柏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实地培训促增收
始终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搭建载体、不断创新方式、注重工作实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通过“选基地、建基地、用基地”,大力创建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实训基地,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作为实训基地,自然是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这是双柏青山绿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世剑的原话。6月22日,他向来自周边的党员种植户代表开展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
近年来,双柏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农村党员实训基地,将农村实训基地建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建在党总支,建在党员产业示范基地、建在田间、建在畜舍,紧扣“实训”二字,把“实”字抓牢、“训”字抓紧,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技能培训、产业发展教育实训基地,把农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第一战场,各地形成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的县、乡、村农村党员实训基地,由“点”联“线”,有效实现了“小投入大使用”的目标。同时,从全县范围内选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带头致富人、“土专家”、离退休讲师、党校专业讲师及专业技术人员等组建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进行流动使用。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党员实训基地”113个。其中,县、乡镇级农村党员实训基地15个,村(社区)农村党员实训基地98个;种植业实训基地64个,养殖业实训基地45个,传统文化产业实训基地2个,现代信息产业实训基地2个。
廉洁评估助脱贫
为让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有力助推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双柏县勇于实践,探索建立扶贫项目廉洁评估机制。
爱尼山乡现已有5个村民小组的18名扶贫项目廉洁评估员实地对大箐、力丫、麻海三个村委会部分片区供水主管、蓄水池施工情况开展评估,发现的问题已由乡纪委、乡水管站现场交办施工方限期整改,评估员队伍在作用发挥方面初显成效。
按照“监督跟着项目走、廉洁聚焦项目抓”的工作要求,扶贫项目廉洁评估机制对评估工作的目标、举措、评估重点、评估方式和结果运用等内容作出明确要求。以“敢说实话、能干实事、抓出实效”为标准,以“敢监督、敢评估”为要求,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从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本村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干部中选聘3至5名群众,由乡镇党委发文聘任为扶贫项目廉洁评估员。评估员按照“扶贫项目建设到哪里,廉洁评估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紧盯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三个重点环节,做到事前介入、事中评估、事后问效,扎实开展评估和测评,对扶贫项目廉洁评估未出具评估意见或测评满意率低于90%的,不予验收;对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不予验收,并将该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取消其在县内参与其他项目建设的准入资格。
截至6月底,双柏县已聘请扶贫项目廉洁评估员5080名,开展项目评估192个,发现问题19个,已解决问题11个。通过扶贫项目廉洁评估机制的开展,切实发挥了群众在推进廉洁扶贫专项行动中的监督作用,有效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教育改革激活力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扩规模、义务教育促均衡、普高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上水平”的发展思路,推进学校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生关爱精细化、质量提升均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立足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该县扎实抓好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教育体育系统的合并重组,确保机构改革后各项职能职责顺利运行。推动全县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改革试点推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措并举解决择校热难题,确保大班额的新增和已有的消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手段,对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促进质量提升,全县中小学的教学班能有效分析自己在全州同地区、同年级中所处的位置。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激励广大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激励制度,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和待遇提升保障机制,全面激发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和信心。探索和实践“一体化、两片区、三联盟”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统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片区内校长、教师交流配置,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龙头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定期指导帮扶,年终捆绑考核,带动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全县总上线率100%,其中本科以上上线率92.76%。经批准取得校外培训办学许可证的机构6所,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紧缺人才引进、特岗教师招聘等方式聘用高校毕业生46人,培训各级各类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近1200人次,东城(查姆)小学建设项目已竣工,预计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对提升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医疗保障惠民生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以破除“以药养医”为关键环节,以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强化能力提升为重要抓手,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力解决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问题。
双柏县安龙堡乡建档立卡户李某华,在双柏县人民医院经过17天的住院治疗,于6月27日治愈出院,11588.77元的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及门诊救助后,患者只需自付1158.08元。
为创新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双柏县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部分临床诊疗类收费和降低部分医技诊疗类收费项目,及时与医保报销政策对接,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政策动态调整衔接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顺利实施。积极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制改革,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付费改革工作,科学合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规范引导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行为。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诊疗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农村医疗资源不断丰富。
目前,全县83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县级财政安排乡村医生培训经费45.60万元,积极组织乡村医生到楚雄医专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