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彝州辉煌巨变的铿锵脚步,楚雄消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主动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担当守护威楚平安重任,奋力加快改革强消建设步伐,浴火奋进,闯出了一条“赶超跨越、全面崛起”的发展道路,谱写了“滇中领先、全省一流”的崭新篇章。
四十年铁血担当:服务大局、主动融入
支队始终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坚持把消防工作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积极抢抓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持续为彝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党政领导空前重视。40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带头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牵头组织开展了“啄木鸟”、“铁拳”、“红盾”等系列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州、县两级政府年均近50次专题研究涉消重大问题,消防外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近年来,全州消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2017年首次突破8000万元大关,比改革开放初期足足翻了800多倍。全州“十三五”消防规划先于省级和其他州市规划颁布实施,高危补贴、执勤补助“两补”政策已惠及全州近千名消防员。州委书记杨斌多次批示褒奖支队,州委副书记、州长迟中华多次到支队视察调研,州政府连续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亲民服务持续优化。持续深入转作风、正队风、树新风,累计10余次集中推出便民措施135条,不断完善便民利民工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感和满意度。改革开放以来,全州消防救援队伍年均检查社会单位超过2.7万家,消除火灾隐患近4万处,查、改、罚等执法六项指标年均上升9.7%;1991年楚雄州正式实行建筑防火审核制度以来,全州年均消防建审验收建筑1000余栋,建审验收建筑量年均增加6.8%,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以来,消防行政许可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审批,有效防止了“体外循环”、“暗箱操作”;2016年以来,支队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公开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累计对651个单位728个项目进行消防监督执法回访,防火监督干部定期向社会单位述职述廉697次,增强了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安保能力今非昔比。在2016年火把节消防安保中,支队首次使用冲锋舟在彝海公园水上执勤,实现了“火把节”安保“水陆并进”;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中,支队举全队之力、聚全队之智,采取发布政治动员令、实施决战决胜阶段十条工作措施等超常举措,坚决打赢了这场硬仗;在2018年建州60周年消防安保中,支队提炼总结出了消防安保“五不放过”原则等宝贵经验,出色完成了州庆消防安保任务,被州政府表彰为“筹备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四十年忠诚使命:依法治火、一心为民
全州消防队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工作方针,以推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重要抓手,在火灾治理、消防宣传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创造了全州连续32年无重特大火灾的非凡业绩。
科技防控精准高效。经过40年高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支队全面贯彻“科技是第一战斗力”理念,在全省率先自主研发运用社会单位“天眼”远程监控系统、电气火灾自动监控技术、市政消火栓信息监测技术、独立烟感报警器无线联网技术、高层建筑消防信息平台5大“智慧消防”体系。2015年至2018年,州智慧消防监控中心年均向消防部门报告火灾隐患近6000处,督促社会单位现场整改4000多处,提交消防部门依法处理1000多处,进一步提升了消防工作科技化水平,省消防总队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楚雄经验”。
农村火灾有效遏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入贯彻“早抓、勤防、勤检查”原则,将农村集镇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强力推行农村消防工作“包、保”责任制,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2000年左右,全州每个乡镇全部配备手抬机动泵、全部组建义务消防队、全面推行农户防火安全星级评定,有效防控农村火灾;2017年全面实施农村消防工作“421”工程,强力推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立法工作,集中打造农村消防工作示范乡镇,稳控农村火灾形势;2018年开始实施“家家配备灭火器,人人学用灭火器”、“宣传到村、培训到组、巡查到户”和推广安装独立烟感探测器三大举措,坚决遏止“小火亡人”势头。改革开放40年间,全州农村火灾亡人率以每十年40%的比率大幅下降,年均死亡人数控制在5人以下,近十年年均死亡2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宣传培训与时俱进。支队持续开展消防宣传培训,大力提升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人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支队连续27年精心组织开展“119”消防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广场宣传、做客电视节目、筹办大型颁奖晚会、开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汇报表演等活动,受到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一致好评;进入新世纪,支队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和楼宇广告、数字电视等新媒介,持续推送消防知识、宣传短片、消防资讯,大力建设消防科教馆、科普墙,定期开展队站“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国16个省(市)的“消防好标语”网络大赛,全州消防宣传的关注度、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四十年竭诚奉献:攻坚克难、赴汤蹈火
支队坚持把“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大抓全员实战化练兵比武,通过全员训、天天练、人人比,不断提升灭火救援攻坚能力,在年均5000余起的灭火救援战斗中,用百分之百完胜的骄人战绩书写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美华章。
争当赴汤蹈火勇士。40年来,全州年均发生超过120起各类火灾,全州消防员平均每3天就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水与火的洗礼。在1995年激战楚雄爆竹厂火灾中,支队机关、直属中队全体指战员冒着爆炸的危险,深入灾害现场营救疏散受伤群众17人,打赢了险象环生的灭火战斗;在2013年鏖兵禄丰林海战斗中,支队66名指战员始终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奋力打灭3000余亩森林火灾,成功保卫16个防化仓库、20个村庄等重点目标,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战斗任务;在2016年楚雄市陈家小区保卫战中,支队75名指战员与火魔激战近3小时,成功转移108个液化石油气罐,真正做到了用“危险指数”换取“平安指数”。
勇做抢险救援先锋。自《消防法》1998年修订颁布后,抢险救援从此成为彝州消防铁军的法定职责,年均承担超过2000起抢险救援任务,占出警总数的40%以上。在2001年飞渡龙川江勇救6民工战斗中,支队15名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飞渡龙川江禄丰县大河口河段,在江中不足20平米的“孤岛”上,成功打赢近60个小时的生死之战;在2009年决战姚安大地震中,支队121名指战员戮力攻坚8天8夜,营救疏散受灾群众1577人、清除炸药雷管14枚;在2016年抗击牟定特大洪水战斗中,支队65名指战员与时间赛跑、和风雨对决,转战上百处搜救点,搏激流、搜危房,奋不顾身营救疏散受灾群众770人,用赤胆忠诚谱写了爱民为民的动人赞歌。
担当社会救助重任。全州消防救援队伍年均参与各类社会救助近3000起,成为全州群众公认的“贴心119,万能消防员”。2010年抗旱救灾中,支队连续4个月送水救灾、保苗促收,辗转416个村寨,运送4669吨水,解决了7万多名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2012年2月22日,栗子园小区一名女子欲跳楼轻生,楚雄市消防中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在女子忽然纵身跃下的危急时刻,班长陈章亮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身体迎了上去,完成了壮烈的“搏命托举”,用自己深受重伤换来了女子平安无恙。
四十年精耕细耘:管理正规、充满活力
支队始终把严格管理教育作为“固本强基、凝心聚力、提质增效”的重要法宝,着力锻造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过硬队伍。2015年至2018年,支队连续4年实现“零事故、零案件、零信访、零举报”。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多年来,特别是1983年划归武警序列以来,支队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始终紧紧围绕形势任务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全州消防员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纯洁、斗志昂扬。2016年,支队自主编写《“三爱两信四比”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读本》,作为全州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全面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热潮;2018年,组织开展改革教育“五大活动”“八小活动”,引导全体消防员争当改革标兵、永做人民卫士。
正规管理提质升级。多年来,支队通过强化日常养成、重点防控、铁腕督导,始终保持队伍高度集中统一。2017年,强力推进正规化管理提质升级建设,树立“正规化管理从早操质量抓起、从营门管理严起”的理念,率先对全支队营门进行了“人车分流”改造、对营门值班室进行了“四合一”改造,率先在营门引进了访客管理、车辆识别、防暴恐袭击“三大智能系统”,探索建立了“卫生日”“队列日”“台账日”等工作机制,创造性规范了安全行车、业务训练安全防护和防淹亡、防触电、防坠楼“三防”工作,省消防总队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支队经验做法。
强消文化激发活力。支队历届党委班子在消防文化建设上不懈探索,2010年以来着手健全消防文化建设机制,逐步形成了“支队搭台、基层唱戏,励志育人、铸魂强消”的消防文化建设新局面,有力推动了队伍建设和消防工作新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支队建立了以“主题文化”为核心的强消文化建设新模式,精心打造了支队机关“七大文化景观”、基层中队“五大文化室”,创造性开展了基层中队报刊、图书、电视、电脑、网络“五进班”工作,系统开展了消防春联创作比赛、“我爱红门(彝州)美”手机摄影比赛、“楚消勇士杯”体育竞赛、“守护彝州”文艺创演等季度主题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了日读一文、周观一影、季读一书等7项创建“学习型支队”活动,充分发挥了强消文化凝心、励志、强能的重要作用。
四十年奋发进取:保障有力、基础扎实
队站建设突飞猛进。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支队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全州消防队站建设日新月异,支队机关经过猪市街建队、迁址水闸口、搬迁龙江路、定址东盛东路的发展历程,逐步成为功能完备、环境怡人的高品质办公营区;各县市消防大队经过多次选址搬迁,全部实现营区独立基本满足执勤训练、灭火救援需要。特别是2016年以来,支队大力实施营房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三年计划,强力推动武定、南华、大姚、姚安4个大队整体搬迁,其他6个县市大队和战勤保障大队全部开展营房升级改造,全州消防队站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装备器材日益精良。改革开放以来,从老式直流水枪到多功能水枪,从帆布材质的简易灭火服到阻燃耐热防水的灭火防护服,从笨重的钢瓶氧气呼吸器到轻便树脂材质的空气呼吸器,从全支队仅有几台自动电话到卫星电话、4G单兵图传、防爆对讲机普遍应用,楚雄消防装备实现跨越发展。2000年以后,支队立足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抓住消防规划颁布实施等的有利时机,专题报告、积极争取,实现年均新增、更换装备器材1000余件套。2018年,全州各类消防执勤战斗车增至161辆,防护装备与灭火救援器材增至17153件套,装备结构日益优化、质量大幅提升。
消防力量不断壮大。支队坚决贯彻群防群治方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全力打好火灾防控“人民战争”。经过40多年发展,全州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增至92支,实现了队队有装备、有人员、有经费、有训练;1576个微型消防站遍布社区、村委会和重点保卫单位,有效发挥了消防安全巡查队、灭火救援先遣队、消防知识宣传队的重要作用;110个公安派出所全部建立消防警组,349名消防协警成为基层消防监督执法和灭火救援的“轻骑兵”。截至2018年,已在2.9万平方公里的彝州大地上,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体系,为精准、快速、高效完成防灭火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彝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族人民平安幸福保驾护航,忠诚使命、恪尽职守、奋发进取,以昂扬斗志、顽强作风奋力擎起了安全和谐的白云蓝天。新时代,全州消防指战员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打头阵、勇当主力、勇创一流,以一腔热血、满腔豪情为彝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