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武定壮鸡振翅高飞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9/12/9

2003年8月,一只色彩斑斓的大母鸡亮相中央电视台,令“武定壮鸡”品牌昂首阔步进入中国养殖界人士及商家的视野。这只大母鸡便是武定县出产的阉母鸡。媒体曾这样报道:“公鸡尾、母鸡身子,奇特母鸡悄然进京。”这一次,武定绿原生态养殖基地老板林建明带到北京销售的400只武定壮鸡,尽管售价高达每公斤120元,仍被抢购一空。“武定壮鸡”从此声名大振。近年来,武定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武定壮鸡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把武定壮鸡产业作为促农增收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来抓,全县紧扣“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长链条、做响品牌和做高产值”的目标,通过培龙头、抓规模、树品牌和强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武定壮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

培龙头做大规模

在“壮鸡之乡”建设中,武定县立足区位优势和武定鸡资源优势,围绕“保种、开发、树品牌、增效益”目标,不断加大产业发展投入,着力打牢武定鸡种源保护基础,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养殖。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建立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运行模式,制定《关于加快武定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投入350万元以上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重点扶持15户武定鸡保种孵化户、52户规模养殖户、22户产业营销大户、15个武定鸡餐饮店并对生产经营后劲足、信誉高的企业和养殖大户连续扶持五年。编制武定鸡产业发展规划,成立武定鸡产业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武定鸡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下达各乡镇完成武定鸡产业发展任务数,与11个乡镇签订《武定鸡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武定鸡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每年安排3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各乡镇及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各种激励措施的实施,使“武定壮鸡”生产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发展态势。2018年,全县以武定鸡为主的家禽存栏140.95万只,出栏324.4万只,实现产值2.4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14.15亿元的17.7%。今年上半年,全县以武定鸡为主的家禽存栏143.46万只,出栏200.54万只,拥有年出栏100羽以上武定鸡养殖户1232户,年出栏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115户,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相应基础。(邵显舒)

强科技做精产品

该县饲养武定鸡历史悠久,特别是阉公鸡、阉母鸡备受当地群众和外来吃货们的青睐。阉公鸡体型健壮,雄伟俊俏、阉母鸡肉质鲜美,是武定壮鸡中的高端鸡和精品鸡。阉母鸡一般是在小母鸡长到800至900克重还未到性成熟以前阉割,养1年以后可达4至5公斤。另一种情况为老母鸡因产蛋量下降,起抱频繁而阉割,阉后肉质变得肥嫩鲜美。阉母鸡的外形像阉假的公鸡,育肥后期能和公鸡一样啼鸣。据1990年《武定县志》版记载:“武定阉鸡的特点一是体大,阉鸡可达7公斤;二是肉嫩,特别是阉母鸡肉质更加细嫩,清代为进贡上品;三是味鲜,据省有关人士品尝,武定鸡味最鲜,尤其是乌骨鸡既香又鲜。”

中科院院士、中国农大动物育种院院长、著名动物育种专家吴常信教授先后两次到武定考察“武定壮鸡”,认为武定鸡的生产开发很有前景,依靠科技完全可以发展成武定的支柱产业。县内专家文忠、杨明银、陈勇、董平、高峰等分别撰写的《武定鸡的闹割和育肥技术研究》《阉割对武定鸡肉品质的影响》《割对武定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发挥品牌资源优势做强武定鸡产业》《云南武定骟母鸡的调查和研究》《武定壮鸡传奇》等多篇科技学术论文在《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云南畜牧兽医》等期刊公开发表,为做精武定鸡产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郝群涛)

拓市场做长链条

武定县是云南出滇入川的必经之地,属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攀枝花两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为发展武定壮鸡产业拓宽市场和做长产业链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南北交通干线京昆高速公路、内环滇中城际高速铁路圈和高速公路圈经济轴线在此交汇,国道108线横贯境内4个乡镇,京昆高速和滇中环线交汇境内,加上昆元、武曲城际铁路纳入国家和省综合交通创建,高效衔接、立体支撑、广泛辐射的立体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为武定融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乃至向沿海开发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武定鸡产业发展壮大,走出武定、走入全省、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同时,全县营销网络初步形成,以罗婺彝寨为中心的壮鸡美食一条街有“武定壮鸡”特色美食餐馆30多家,年接待食客15万人(次),年营业额达1500万元。以销售武定鸡为主的特色餐馆目前已延伸至楚雄、昆明等地,发展成为一条实体产业营销网络链。

引进、培育、发展了云南荣云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定县彝峰壮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利源壮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武定臻骥农业、云南杰祥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武定壮鸡”养殖企业,以云南武定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武定壮鸡”加工厂等为代表的武定鸡加工营销企业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产业发展。 2018年,全县共培育“武定壮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户。其中,龙头企业3户,农民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2户,养殖大户28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了武定鸡产业发展。而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武定壮鸡”也深受食用者的欢迎和好评。(普绍华)

提质量做响品牌

据《新篡云南通志》记载:“武定鸡为全省优著,明末即驰名全滇,清代为进贡上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武定鸡被载入《云南省畜禽品种志》,因其体大健壮,故习惯上又被称为“武定壮鸡”。

从16年前起,“武定壮鸡”品牌就已叫响。除2003年8月亮相央视“激情创业”栏目那只色彩斑斓的大母鸡外,2011年5月9日晚,央视7套在《每日农经》栏目播出了《一道菜带火武定鸡》专栏,以做清汤鸡原料来源介绍了独特的“武定鸡”;2012年11月20日晚,央视7套在《科技苑》栏目中播出了《为什么要给母鸡做绝育手术》,详细介绍了母鸡阉割技术及母鸡阉割后外形及肉质变化原因等情况,讲述了武定母鸡阉割技术怎样成功地传授到海南岛用在了文昌母鸡身上让海口也有了阉母鸡,由于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很快成为了海口酒店里的特色菜;2013年2月10日,云南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播出了《吃在云南——名不虚传的武定壮鸡》专栏,介绍了武定阄母鸡的传说及“武定壮鸡”美誉的由来。同时提到,蜚声中外的滇味菜肴“田七汽锅鸡”就是用的武定鸡制作而成;2014年5月19日晚,央视7套《每日农经》栏目播出了《云南武定:雌雄难认的壮鸡》。

品质决定品牌。通过努力,武定鸡于2012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该县制定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武定壮鸡》地方标准于 2014年3月26日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6月1日起实施;2016年,武定鸡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2016年云南名牌农产品;2017年,“武定壮鸡”第29类和31类、“武定鸡”第29类和31类4个地理性商标先后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并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认定武定鸡品牌价值为1.34亿元;武定县壮鸡加工厂的“狮山”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狮山”牌武定壮鸡熟食系列产品在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先后荣获优质产品奖、银奖、金奖;“永银”商标被认定为楚雄州知名商标,品牌培育得到逐步推进,武定鸡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李福慧)

抓创建做高产值

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统筹考虑县域内资源禀赋、产业规模、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并兼顾当前效益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以武定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武定壮鸡”为基础,打造武定“一县一业”。编写的《武定县“一县一业”(武定壮鸡特色产业)创建方案》已上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正积极创建。

近5年来,“武定壮鸡”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产值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通过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建立和完善“武定壮鸡”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引领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提升品牌,推动产业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按照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思路,组建“武定壮鸡”产业协会,以“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餐饮门店”等产销模式的基本思路,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开展“武定壮鸡”标准化养殖、加工技术规范标准研制应用,实现标准化规模生产。在武定县设立活鸡和加工产品批发市场,在楚雄、昆明、上海等主销区建设“武定壮鸡”文化体验专卖店并进驻超市设立专柜,建立“武定壮鸡”产销网络,加大品牌创建、培育和保护力度,着力打响武定鸡品牌。力争到2021年,全县“武定壮鸡”存栏313万只,年出栏1284万只,年屠宰加工武定鸡350万只,养殖和加工产业产值达15.55亿元,全县养鸡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在整县脱贫摘帽攻坚战中,该县进一步明确“武定壮鸡”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模式、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动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武定壮鸡”特色产业建成武定县产业扶贫的示范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产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坚持“立足特色、市场导向、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农民自愿、品牌引领、开放发展、政府引导”八项原则,把“武定壮鸡”特色产业建设成为最有影响的特色示范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产业。

目前,依托“传统名鸡”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武定壮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已瞄准昆明、攀枝花,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市场,“武定壮鸡”呈现出蓄势待发、振翅高飞之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