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准定位 借势发力——“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展蓝图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6/1/26

刚刚闭幕的“两会”,审议通过了杨斌代表州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面总结回顾“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审时度势,立意新阶段,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到2020年,把彝州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国际化、高端化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冶金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的“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精准定位发展目标,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精准定位,基于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精准定位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的一厢情愿,更不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而是基于“十三五”期间我州面临一系列“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

——重大战略机遇。随着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将云南从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楚雄州处在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上,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为全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带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

——重大历史机遇。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大局,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楚雄州作为带动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武易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石化产业园等产业建设纳入了省委、省政府一体化发展计划的盘子,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

——重大政策机遇。国家围绕实施主体功能区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 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促进民族和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一系列特色扶持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全面落实,将产生极大的“溢出效益”,给我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释放“两大红利”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随着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将有效突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拉动投资、扩大消费、催生新产业,从而释放资源高效配置的红利。

——加快开放发展的机遇。省委、省政府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放的若干意见》,作出了建设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我州整体纳入昆瑞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强化了楚雄在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为全州积极参与沿边地区开放、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发展水平、加快建成开放型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这些,为我州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报告》在全面分析我州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好战略机遇,攻坚克难,就能实现“十三五”时期跨越式发展。

精准定位,源于“五大理念”发展要求

思路决定出路。“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精准定位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求。

《报告》提出,实现“十三五”目标,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5个重点:

——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并率先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机遇,积极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六个一体化”建设,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楚雄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综合实力,增强竞争优势,经济总量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建设活力楚雄。

——牢固树立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抓住国家实施乌蒙山片区和滇西边境片区集中连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加大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力度,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建设美丽楚雄。

——牢固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空间、生态社会的治理和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4.5%、耕地保有量达432万亩,让楚雄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舒心,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绿色楚雄。

——牢固树立和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充分发挥楚雄州在国家和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中内引长江经济带、外联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桥梁作用,积极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到2020年,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突破12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亿美元,基本建成滇中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开放楚雄。

——牢固树立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在跨越式发展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施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健康楚雄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以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楚雄。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楚雄有内在的紧迫要求,也有现实的基础条件。“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还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方面,都贯穿了五大发展理念,注重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跨越式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

精准定位,依于借势发力来实现

登高望远,“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势国家和省的战略举措,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五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扶贫三大攻坚战。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我州要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五网”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打好“五网”建设攻坚战,加快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设施网络建设。抓紧推进楚南一级、武易高速等公路建设和永广、广大铁路扩能项目建设,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通乡等级化、通村全硬化的目标。加快推进永仁直苴等中、小型水库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干渠工程建设相关工作,持续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风电和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实施一批互联网建设项目,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我州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低端化、价值链条短,必须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主线,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全面实施质量、品牌兴州战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走现代农业之路、走现代服务业之路。在巩固提升烟草和冶金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石化、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商贸物流、先进制造和新兴服务业。进一步聚焦工业园区,加快推动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以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突破,带动全州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新突破。到2020年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以上。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州还有7个贫困县、25个贫困乡镇、220个贫困行政村、3309个贫困自然村、25.8万贫困人口。州委、州政府将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转移培训和社会保障,实行政策性兜底“五个一批”的办法,确保2020年克期完成脱贫攻坚。

同时,抓实新型城镇化、高原现代特色农业、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四大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州委、州政府“一极一桥一品两区三基地”的精准定位,目标明确、谋略已定,全州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一定能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