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的工艺配方、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发酵菌群和优良的水质,经过三百多年薪火相传,形成了外观鲜红油润、入口细腻柔糯、品后齿颊留香的极具特色的牟定腐乳。
从零散的小户生产,发展壮大为产值近亿元的腐乳产业,牟定腐乳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
2005年6月,牟定县委专题研究“牟定腐乳产业发展问题”。同年,面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的腐乳加工企业,为切实改变腐乳生产小而散的局面,在县委、县政府主导下,成立了牟定县腐乳协会。
2006年以来,牟定县把发展“牟定腐乳”产业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研究提出做强做大“牟定腐乳”品牌的系列扶持措施。通过争取资金、强化服务、完善标准、技术支持等举措,牟定县腐乳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腐乳企业14家,2010年至2014年,腐乳产量从1100吨增至近4000吨,产值从2420万元跃升至近亿元,上缴税金从51.75万元跃升至207.7万元,腐乳产量、产值、上缴税金增长了近2倍。
在党委、政府的鼓励与扶持下,腐乳企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路。牟定县金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天台羊泉”牌系列腐乳。厂房内,无论是鲜豆腐车间、发酵车间,还是腌制车间、包装车间,从磨浆、煮浆、点浆到成坯、发酵、腌制等流程,抛弃了过去的石磨、大锅等器具,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背后,一台台轰鸣的机械设备——磨浆机、烧浆冷却系统、豆腐均匀分割器等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近年来,通过不断技改扩建,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00吨以上。
“品牌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产业虽然形成了规模,但14家腐乳企业有“天台牌”、“天台羊泉牌”、“徐记牌”等多个品牌,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品牌都属于牟定腐乳。要让“牟定腐乳”这四个字深入全省、全国消费者心中,任重而道远。
为此,牟定县从2012年开始了牟定腐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2014年1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139号)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对牟定腐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结束了楚雄州没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历史,也意味着此前消费者面对各个品牌产品不知“牟定腐乳哪家好”的现象,将被齐心协力、共同打响“牟定腐乳”这张名片的新局面所取代。
随之,牟定县先后制订发布了“牟定腐乳”地方标准、《牟定腐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大了推进“牟定腐乳”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力度。目前,牟定腐乳已初步实现统一品名、统一标识、统一宣传,今后还将逐步达到统一质量、统一工艺、统一检测。
与此同时,一系列围绕腐乳产业的发展规划随之出台并积极推进。以“一镇一园一街”(即:“牟定腐乳”特色小镇、“牟定腐乳”产业园和“牟定腐乳”一条街)为中心的牟定腐乳知名品牌示范区已统一规划,今后将逐年实施,以彰显牟定腐乳文化,突出“牟定腐乳”鲜明的产业特色。
腐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民种植油菜、大豆、辣椒等作物的积极性,为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去年,全县种植生产腐乳的原料达万亩以上,腐乳企业共吸纳劳动力810人,带动农民增收1414万元。
从2005年到2015年,“牟定腐乳”十年磨一剑的品牌创建之路,也是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打造特色品牌、引导产业升级之路。目前,牟定“牟定腐乳”、元谋“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大姚“中国核桃之乡”、南华“野生菌王国”已成为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公共品牌名片,全州累计已有152户企业的289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获得“云南名牌”、“云南名牌农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农产品正逐年递增。
采访手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传统口味并未改变,质量和产量却不断提升。牟定腐乳发展的十年,是凝聚智慧的十年,也是勇于创新的十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像“牟定腐乳”一样走出楚雄、云南,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