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五网”建设大会战的有利时机,谋划并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念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经,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实现产业兴旺,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突出重点、转型发展,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突出全产业链打造和集群化发展要求,坚持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优势特色农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强优质粮食、优质烟叶、林果产业、山地牧业、水果蔬菜产业、优质茶叶传统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香葱种植、中草药种植、黑山羊养殖、香精香料、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以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为主,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接二连三”的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将双柏建设成为楚雄州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原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外销基地。
实现生态宜居,着力破解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大力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基本实现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农村公厕、乡镇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供水设施全覆盖,努力建设“水净、地绿、天蓝、气爽、人和”的幸福美丽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使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有大的改善和提升。
实现乡风文明,着力破解在农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大力开展涵育乡风文明工作,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将移风易俗、遵规守法、保护生态等纳入创建内容,让农民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树新风。通过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内容,引领乡风朝着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方式,让老百姓成为“主人”,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
实现治理有效,着力破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等,确立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实现生活富裕,着力破解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双丰收问题。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共赢,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质量认证、品牌培育,认真组织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识农产品,着力打造“白竹山茶”“妥甸酱油”“邦三红糖”“密架山猪”“雅口飞鸡”等一批名优农特产品品牌,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物质上的富裕进而带动农民精神需求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