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三农”发展根基的关键之举和首要任务,作为克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之举、长远之计,努力推动全县四大重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发展根基。
培育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支撑力
近年来,双柏县始终坚持“培育龙头就是培育产业,扶持龙头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工作思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业绩突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龙头企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5月8日上午,双柏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依托8个乡镇建立的乡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运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民”、“互联网+农村”的创新模式,使农村资源与城市需求有效匹配,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推了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在龙头企业培育上,该县制定出台《双柏县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7条措施意见》、《双柏县项目工作“一机制三办法”》等政策,推行县领导挂钩帮扶企业制度和实施企业倍增计划,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企业电力市场化交易政策;加快林板林化、青花椒、林果和畜禽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妥甸酱油、森美达三期技改项目,对外引进林板林化加工、青花椒种植加工、黑山羊精深加工等一批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绿汁江、马龙河流域综合开发,采取反租倒包、招标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户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蔬菜加工、科研开发等“公司+基地带农户”农场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企业、农户双促双赢发展目标;加强与南京大学、楚雄师院和元谋热区所的合作,对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攻关研发,切实解决发展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大龙头企业技术中心认证和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申报力度,依托企业加快新品种的研发,大力开展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集成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季度,全县工业产值实现9.69亿元,同比增长28.2%。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9亿元,同比增长36.4%,有力促进了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罗小平)
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招商新格局
近年来,双柏县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着力打造“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的投资氛围,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有效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开创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进来以后,政府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帮助群众增收’的理念,聚合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我们发展,帮助协调解决了土地流转、用水用电等问题。”大麦地镇三江葡萄庄园负责人张伟说。
该镇充分利用热作、特色农产品、旅游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落户普龙。目前,全镇共引进外来企业23家,种植鲜食水果、特色蔬菜11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
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中,该县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理念,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出台了《双柏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和《双柏县惠商绿卡实施细则(试行)》、《双柏县工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对重大外来投资项目,对联系对接、选址考察、要素保障、落地推进、开工建设、跟踪督促等项目工作实行全程服务,努力打造体制最顺、机制最活、审批最少、流程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发展环境。
截至4月底,全县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33.98亿元,完成县政府下达指标100.6亿元的33.78%,省外到位资金19.17亿元,完成州政府下达指标63.13亿元的30.37%,引进和实施的97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72个,累计到位资金26.12亿元。(汤 琼 尹久星)
培树品牌形象 打造经济新引擎
近年来,双柏县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品牌、经营品牌、发展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推进品牌培育创建中,该县出台了《双柏县质量品牌促动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双柏县“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实施方案(2018-2020)》、《双柏县专利申请费用资助暂行办法》等工作方案和奖补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争创”的品牌战略发展机制。2017年,兑现企业品牌创建奖励103万元、县政府质量奖20万元、专利申请补助费用0.72万元,颁发科技进步奖10项,奖励资金4.6万元,共计奖补资金128.32万元。以扶优除劣为宗旨,以联合执法检查和行业主管部门专项检查为手段,有序推进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品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今年以来,共查处侵犯商标知识产权案件3件,罚款2.1万元,有效维护了品牌创建企业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云南名牌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有效注册商标124件,其中,云南省著名商标6件、楚雄州知名商标5件;获得“云南老字号”称号企业1家、“中国绿色饭店”企业1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家,成功创建省级质量走廊示范单位1家。云南妥甸酱油有限公司获得“云南老字号”称号;云南东和大酒店获得“中国绿色饭店”称号。
聚焦产业项目 加快转型促发展
近年来,双柏县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把产业发展的靶心对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绿色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四大重点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双柏县爱尼山乡双柏稼精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亩林下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已建设完成,云南彝双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500亩何首乌种植项目已经启动,大箐500亩续断种植项目已经完工。双柏县以建设“云药之乡”为契机,推广“林药结合”模式,大力发展以白扁豆、茯苓、佛手、龙胆草、白芨等5个当家品种为主的中草药种植,引进加工企业,把双柏建成全省、全州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将达5万亩。
在发展四大重点产业中,该县规划编制“十三五”项目集群库,建立四大重点产业库,储备项目196个,总投资227亿元。州级启动绿汁江流域(双柏、禄丰)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实施了绿汁江万亩鲜食葡萄、大庄镇千亩青花椒、美人椒、爱尼山乡百亩中草药基地建设和种养殖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各项规划的预期目标。制定出台《双柏县项目工作“一机制三办法”》措施,从2017年开始,县级每年安排县“四大重点”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每个产业牵头部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各40万元,明确牵头部门向上争取资金每年在500万元以上,为产业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
目前,扶持绿汁江、马龙河流域新引进企业发展葡萄、青枣、火龙果、冬早蔬菜等热区作物开发,扶持种养殖重点大户500户以上,发展茶桑4万亩、核桃100万亩;以中国彝族虎文化旅游城为引领,大力推进哀牢山国家公园、查姆湖休闲区自驾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哀牢中元节、安龙堡花鼓节等民族节日,全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统筹利用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医药、养老、养生、康体等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体系;依托双柏高原特色农业和现代林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以妥甸酱油、白竹山茶叶、核桃、果蔬、生态牛羊肉食品深加工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以林板林化、香精香料、花卉等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
一季度,全县实现四大产业产值16.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产值60亿元以上。 (罗小平)
依托产业优势 精准发力助脱贫
近年来,双柏县依托当地资源,瞄准市场需求,认真谋划扶贫产业发展路子,积极探索挖掘新兴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助推脱贫攻坚。
初夏时节,哀牢大地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在海拔1000米的 嘉镇旧元盘,100多亩已移栽完的咖啡长势喜人,育苗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施肥、修剪枝叶。
“据史料记载,早在乾隆年间 嘉镇就有咖啡种植的历史,凭借自己对咖啡的了解,于2013年回家乡发展咖啡产业。”云南云山咖啡厂负责人徐瑶说。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适宜种植咖啡的土地全部纳入规划,由公司提供种苗给农户,政府每亩给予300元种苗扶持,种植面积纳入退耕还林规划,挂果后由公司按照市场价根据鲜果等级收购。
目前,该公司实现了咖啡种植深加工,正在规划建设精品咖啡烘焙厂及咖啡体验中心,“ 嘉风情咖啡”品牌正在申请注册商标,建成后将形成“种植+加工+体验”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公司积极引进牙买加蓝山精品咖啡种植,组建 嘉嘉硕林果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已有128户加入合作社,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咖啡厂签订了咖啡种植合作协议,预计每亩收入可达5000至6000元。
“我家种了30多亩8000多棵咖啡,去年销售咖啡果收入有7万多元。”种植户王庆富喜滋滋地说。加入合作社4年多,王庆富圆满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通过咖啡的种植,已经在集镇建起了新房。
目前,双柏县已有核桃、花椒、茶叶、甘蔗、中草药、咖啡、葡萄等20多个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种植2万余户,有合作社组织258家,成员4万余人,特色产业产值达20多亿元。双柏县依托优良的光热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实现脱贫摘帽的优势产业。(王丽萍 杞秀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