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好局 迎丰收 促脱贫—— 姚安县大春生产综述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8/5/28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姚安县在春耕生产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兴旺、项目支撑重点,着力抓特色、优产业、提品质、强科技、稳增长,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努力保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好势头,真正做到开好局、迎丰收、促脱贫。

早谋划扎实推进春耕生产

姚安县围绕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之乡,突出五大农业“百园庄园”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持之以恒建基地、搭平台、培主体、提品质、促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姚安县及早下达《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8年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意见》,及早明确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一是计划措施早。2018年大春粮食作物计划种植14.5万亩,计划产粮68650吨。其中,水稻计划种植6万亩,预计产粮35400吨;玉米计划种植7万亩,预计产粮30100吨;杂粮计划种植1.5万亩,预计产粮3150吨。经济作物计划种植5.84万亩,力争实现产值3.03亿元。二是农用物资储备落实早。为了确保2018年农用物资充足,春节前就召集相关站所及部分经销商,研究2018年农用物资和种子储备工作。全县储备化肥6300吨、农膜52吨、农药35吨,积造农家肥25万吨,全县水稻良种就位240吨、玉米良种就位150吨、优质大豆种就位15吨,保证并满足了今年春耕生产所需。三是抢节令抓好小春作物适时收获。截至5月4日,全县已收割小春作物13.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00%。四是稳步推进春耕生产。截至5月10日,全县已种植水稻0.41万亩,占计划的6.8%;种植玉米2万亩,占计划的28.6%;杂粮种植0.9万亩,占计划的59.2%;蔬菜种植2.3万亩,占计划的65.7%;魔芋种植0.32万亩,占计划的106.67%;其它经济作物种植1万亩,占计划的96.2%。

抓改革求实效力促结构调整

姚安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求农业提质增效。

结合全县今年蓄水比较充裕的实际情况,姚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尽量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发展烤烟、蚕桑、蔬菜、肉牛等支柱产业,确保全年粮播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3.8亿元,烤烟6.4万亩、产量862.5万公斤、产值2.6亿元;产茧1100吨、产值5500万元;蔬菜计划种植13.55万亩,产量23万吨,计划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肉牛存栏突破12万头、出栏4.3万头,猪出栏36万头、羊出栏8.8万只、禽出栏170万羽,实现肉产量4.3万吨,畜牧产值10亿元;二是加大花卉、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经作发展力度,花卉计划种植6600亩,计划实现产值5403万元;中药材计划种植2.35万亩,完成农业产值5000万元;优质水果2.2万亩,计划实现产值1.4亿元;发展稻田养鱼0.6万亩,全县淡水养殖面积1.4万亩,水产品产量0.64万吨,渔业产值0.92亿元。

重规划谋布局打造特色基地

姚安县立足全县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坝两核五园”的园区布局思路,以姚安坝子为依托,以光禄旅游小镇和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基地布局,在巩固提升现有粮、烟、桑、核桃等常规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肉牛、中药材五大“百园庄园”产业基地。

在产业布局上,以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弥兴、官屯、大河口等乡镇规划建设10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园;以光禄旅游小镇为核心,规划建设2万亩时鲜花卉产业园;以大龙口片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前场、适中、左门等乡镇规划建设5万亩石榴、冬桃、红梨等特色水果产业园;以太平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前场、弥兴、官屯、左门等乡镇规划建设2.5万亩名贵中药材产业园;以坝子东、西两山低丘缓坡地带为核心,规划建设10万头“百牛庄园”。目前,姚安县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区、蜻蛉河创意产业园、五大产业“百园庄园”等一批有特色、有分量的园区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

该县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全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县为契机,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加大成果应用,在全县9个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把土地连片流转给企业或大户,破解农户松散、土地零散的问题。通过征收、征用并给予农户法律规定的补偿方式,解决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用地。采用担保的方式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组织流转,确保流转时间足够,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互换、入股、股份合作和联合、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强科技推机耕确保优质高效

为了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产量,姚安县切实抓好各项农业科技落实工作,推进机耕机播,促进春耕生产进度和质量。

在整个春耕生产过程中,全县农业系统各级农技人员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采用单位挂村、包组,每名农技人员联系3户以上示范户的方式,把高产创建、玉米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旱育稀植”等10大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到户,带动全县粮食平稳增长;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要求,重点抓好水稻、玉米为主的高产示范片建设。优化种子品质结构,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食用品质、饲用品质及加工品质。

随着全县农业生产规模化不断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缺乏的有效途径。为此,该县多方发力抓实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农业机械12086台,完成机械收割49950亩,完成机耕126550亩。

保投入防灾害实现惠农增收

姚安县认真落实各级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培强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通过以基层组织为依托,建立完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股权量化和资产收益分配机制,让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土地流转、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科技培训等方面的组织管理作用以及上联龙头企业下对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以土地、资产、资金入股和加入基地务工等方式,积极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解决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和缺乏持续增收项目的问题。在巩固提升现有3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农民专业协会、11个家庭农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力度,支持鼓励经营主体达规升级,确保每年申报认定省级示范社不少于2个、州级示范社不少于5个。今年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9个、专业大户10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今年春耕生产开始以来,县农业局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93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万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资金6万元,“粮改饲”资金280万元,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367.35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万元;兑现产业扶贫资金2189万元给农户。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山补助和农业保险政策等各项措施落实,并积极向省、州农业部门争取高产创建、科技增粮、地膜覆盖、集中育秧育苗等经费。

姚安县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立足最佳节令完成大春栽种目标,合理安排好育秧、育苗时间,为大春作物壮苗抗灾打好基础;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气候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认真落实抓好三农保险(种植业)工作,为农业灾后生产恢复和减少农民因灾损失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建立重大病虫害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病虫害相关信息,发动和指导农户搞好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4%以内。

提质量增效益巩固烤烟支柱

姚安县秉承全心全意为工业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烟农增收服务三个初衷,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市场、质量、绿色、生态、安全为主线,扎实推进优化布局、计划分解、壮苗培育、合同预签、烟肥调供、宣传培训等各项工作,烟叶生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8年,姚安县烟叶种植面积6.39万亩,收购计划862.5万公斤(其中出口备货72万公斤)。根据“适宜区域、一乡一品、一站一品”的原则,落实K326品种2.774万亩,收购计划374.5万公斤,云烟87品种3.616万亩,K326特色品种占比43.4%。按照“山区连片不低于50亩、坝区连片不低于100亩、隔年轮作率90%以上、设施配套齐全”的要求,姚安县共计落实规模化连片713片6.39万亩,通过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标准化措施落实。

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供苗到户、送苗到田”,为全县烟农提供优质育苗服务;强化责任意识,抓牢移栽质量。牢牢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整地移栽田块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抢抓4月20日到5月10日这个最佳移栽节令,5月10日全县已完成移栽任务6.39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00%;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实现减工降本目标。投入小型播种机20台、台式剪叶机20台、自走式覆膜机60台、自走式移栽机10台、植保机50台、中耕培土机74台、轮式904拖拉机74台;在烤烟植保方面,开展无人机助力烟草病虫害防治,对连片烟田进行统防统治喷施农药,提高了防控效率。同时探索在水稻、包谷、蔬菜等大农业方面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服务质量高、服务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的目标。

5月下旬以来,该县开始加强烟苗栽后管理,及时组织烟农追肥提苗、查缺补塘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膜下烟根据气温及烟苗生长情况,及时组织破膜、掏苗以及揭膜培土工作,促进烟株早生快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