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全州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96项,同比新增118项,增长25.2%,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44.14亿元,同比增长47.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40.97亿元,增长47.4%,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53.2%;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153214万元,同比新增281277万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外资834万美元,打破往年上半年外资零到位的局面——我州招商引资再发力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多举措推动下,我州招商引资总量增幅均保持40%以上高位增长。然而,2012年以来,面对来自土地、规划、环保等方面大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来自楚雄自身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州吸引外来投资热点不多,优势不足,竞争力不强,2013年末,我州招商引资在全省的排位一度滑到10名。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引进州外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力争新增100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目标,州委八届四次全会也把“双30招商引资项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专门定期督查。通过上下同心协力、务实推进,上半年,全州招商引资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强跟踪、重落实,30项重点洽谈引进项目签约率53.3%
为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推进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年初以来,州政府确定了推进实施“双30招商项目”,即:30个重点洽谈引进招商项目,30个重点策划包装项目。按照州政府责任分解的通知要求,州招商部门对各县市项目落实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和进度计划,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和工作方案,实行项目月报制度,及时跟踪掌握项目进度,加强对县市的服务与指导。1—6月,30项重点洽谈引进项目有16个签订了正式协议或框架协议,签约率达53.3%。其中,有8个项目已开始实施,并有资金到位;其余14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聚力中药材种植招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上半年,全州共实施医药产业招商项目33项(新实施项目15项),实际到位资金84137万元,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71.2%,同比增长85.9%。33个项目中,18个医药制造项目,15个中药材种植项目。目前,全州10县市均引进了中药材种植项目。武定县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9个,种植面积32750亩,其中续断达2万亩以上,三七达2500亩,成为州内最大的三七种植基地。与此同时,楚雄开发区积极盘活医药企业,整合医药资源,在引进草本堂、邦桥科技、云南白药健康产品3家企业利用万裕药业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的基础上,今年又引进了铭鼎药业进驻万裕药业。全州以武定县、大姚县、双柏县中药材种植为带动,以楚雄开发区医药产业园为龙头的从种植到加工的医药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换思路、转方法,推动项目开发“四提升”
为打牢项目基础,提高招商成功率,我州招商部门认真总结项目开发中的不足,换思路、想办法,改变以往项目开发传统模式,从拓展项目深度、广度入手,采取将赢利难易不同的项目“肥瘦搭配”进行捆绑,围绕产业链建设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促进招商项目开发工作的“四提升”。 一是动态项目库不断充实,项目数量大幅提升。上半年,州、县市联动,全州共推出项目320个,同比增长70%。二是“肥瘦搭配”深挖掘,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地方经济效益和投资商投资回报进行测算,将盈利性明显且投资回报可观的项目与一些缺乏投资回报或支撑不明显的重点项目捆绑融合,进行一体化招商,使所推出的项目更具开发前景。三是“借外脑”策划包装,项目科学性、专业性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州共包装了云南楚雄中国西南灯具城、牟定玫瑰文化创意产业园、姚安中国廉政文化创意产业园等20余个招商项目。四是多渠道捕捉信息,项目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所推出的项目更加符合当地实际和投资商的需求。
围绕新增100亿元目标,通过强化“招大引强”、“产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措施的落实,上半年,我州项目实施质量明显提高,大中型项目实施情况良好,省企入楚和省级园区招商成效显著。全州实施协议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196项,增长34.2%,特别是协议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实现了到位资金增长107%的高增速。实施省企入楚项目29项,增长26.1%,实际到位资金30.94亿元,增长170.6%;省级园区实施项目47项,到位资金30.45亿元,增长113.9%。省企入楚和省级园区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均实现翻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