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双柏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在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生态保护和产业建设上狠下工夫,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铺筑项目建设高速路
投资9.57亿元的禄丰彩云至双柏
近年来,双柏县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意识,出实招抓牢项目工作。抓项目储备,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拓宽项目储备渠道,集中力量谋划、建设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重大的骨干项目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年内,科学谋划省、州“四个一百”重点项目49个,县“四个一批”重点项目80个,建立县“四大重点产业”项目库,储备项目196个;抓项目推进,认真实行县处级领导挂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工作格局,按照“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创新推行项目进度月排名、月通报工作办法,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2017年开展三批次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项目52个,2017年“五网”建设项目52个,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个,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个;抓项目投资。紧紧围绕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增长32%以上的目标,用足用活项目投资政策,以项目量形成投资量,以投资量形成实物量,以实物量形成价值量,不断形成新动能,持续支撑稳增长。
据统计,截至三季度,全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78亿元,增长33.6%,完成州下达任务68.13亿元的68.7%,其中:工业投资、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29%、13.2%,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段国新)
打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紧紧围绕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依托查姆文化、虎文化等彝族文化资源,全面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步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高位规划、做精县城。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1+4+3+75”的县域城镇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县城总体规划修改,突出楚雄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以绿色产业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建设具有浓郁彝族虎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严格管控、建美乡村。按照“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治脏、治污、拆违、增绿、亮化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行动,建立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和信息员制度,在全县84个村(居)委会和1681个自然村配备了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覆盖率达100%;着力打造“一路多景”“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美丽宜居乡村,逐步构建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新型城乡格局。
目前,投资1.5亿元的县城查姆湖保护开发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共增加绿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查姆湖水质由五类提升到三类,查姆湖环线5.16公里全面贯通,并于今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县8个乡镇共建设垃圾处理场7座、污水处理厂7座、自来水厂6座、乡村公厕98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谢发炜 赵逸轩)
织牢生态环境防护网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做好生态保护加减法,努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
做好生态保护“加法”。将天然林保护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县18个管护实施单位、145个管护点,2017年投资3476.04万元落实森林管护面积487.82万亩,实现连续31年无重特大火灾。完成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验收2.22万亩,申报实施2017年退耕还林项目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60.4万株,完成四旁植树85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5%。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暨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由14698公顷增加到28115.72公顷,保护区占林业用地面积由4.4%增加到8.7%。全面推动县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任命30名县级河长、176名乡镇级河长、47名村级巡查员,35家县级部门联系29条河流、20个小一型以上水库。
做好生态保护“减法”。实施农村节能工程,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1亿元,建设完成沼气池16779口,太阳能6818台、20554平方米,节柴灶36188眼;严格落实减排任务,对列入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的7家重点监控企业加强监管,依法督促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1至9月,减排化学需氧量381.89吨,削减氨氮含量指标40.53吨。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投入1.782亿元,全方位、多角度对查姆湖、东兴湖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和修复湖区水生态环境。同时,严格推进生态执法,大力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截至10月,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起,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起;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14起、林业刑事案件19起;依法毁封矿洞19个。
2017年,该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县城查姆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何广龙)
谱写园区经济新华章
围绕“重规划引领、强基础支撑、破解制约瓶颈、推动改革创新”的思路,紧扣“园区建设新面貌、工业发展新局面”总要求,逐步形成以县城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一园二片区”布局,有力推动了园区经济发展。前三季度,该县工业投资达7.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6亿元。
抓基础建设,打牢园区发展基础。该县不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加快园区供水、路网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园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园区供电、通信电缆、道路硬化、县城一二片区界址桩埋设工程已全部完工,供水工程(一期)、新入园企业生产线正在建设中。1至9月,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1.53亿元,同比增长63.44%。
抓招商引资,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依托工业园区平台,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年内先后制定《双柏县工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试行)》、《双柏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双柏县惠商绿卡实施细则(试行)》等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园区投资建厂。年内共引进招商入园企业5户。
抓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围绕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水平,认真执行《双柏县“兴双人才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双柏县“兴双人才奖”专业技术人才评选暂行办法〉等六类“兴双人才”评选暂行办法》“1+6”系列文件,在“选、激、评、活”上下工夫,重点对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创新或作出重大贡献的6名首届“兴双人才奖”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释放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制定《双柏县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清”“亲”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张 仙 李武华)
念活林源产业致富经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构筑生态安全为屏障、以推广林业科技为支撑、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以培强林业产业为目标,不断挖掘资源优势,加快林源产业健康发展,使林果、林材、林下经济等产业成为支撑双柏经济社会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依托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造林补贴、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夯实林源产业发展基础,实施各类项目增加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带动山区群众经济明显增长,群众经营林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共管护森林资源487.82万亩、封山育林8.3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完成营造林9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工程造林10.6万亩。建成沼气池800户,节柴改灶1400户,太阳能安装3450户。
结合林业生产与科技进步,高质量、高标准组织开展好各个工程项目,项目重要技术关口严格把关,认真总结推广成熟的林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和模式,努力探索逐步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坚持加强林业基础性技术研究,全面实施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铁核桃高枝保湿嫁接技术、中华冬桃引种栽培试验、膏桐良种选育、甜菜示范种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等一批科研项目。
按照“民营、民办、民受益”原则,成立各类林业协会,组建各种类型的林业经营实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群众自我发展,提高发展创新能力。重组运营全县原有的一批林业加工企业,使传统林业加工企业资产得以重新盘活。通过深入改革,实现了林源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以木材产业为主向以非木材产业为主转变,由粗放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目前,全县共建成核桃产业基地近100万亩,膏桐产业基地38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4.9万亩,锯材加工、木片加工和木制品制造13.88万立方米,产业产值达6.34亿元。 (邓亚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