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华精准扶贫路上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7/10/25

南华县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县,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较深,是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在2017年6月至9月新一轮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全县对标“零漏评”“ 零错评”“ 零错退”,进行精准识别,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45户27484人,其中,2014年至2016年已脱贫3463户14439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03户13123人;同时,全县结合实际,识别出不符合新识别标准,但又十分贫困的特殊贫困戶375户1233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如期实现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县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南华县立足精准识别,科学运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结果,在群策群力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精准识别出来的卡外特殊贫困户,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特殊困难户“建起来”“保起来” ,让特殊困难户“动起来”“富起来”,使卡外特殊贫困户通过帮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上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

一是深入调查、精准对象,把特殊困难户“建起来”。

扶贫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是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和对象,南华县高度重视精准识别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确保贫困对象“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在新一轮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全县严格按照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目标要求不走样,严格执行精准识别标准不走偏,严格坚持方法程序不变通,精心组织开展贫情分析、入户调查、数据复核、公开评议、逐级审定等阶段工作,对全县农村人口进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现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目标。全县128支1816名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队员深入各行政村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掌握农户家庭收入、健康状况、劳动力结构、土地等情况,严格按照查收入,看家庭收入来源的结构稳定性;查住房,看住房的安全稳固性;查财产,看贫富程度;查家庭成员结构,看能力和负担;查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五查五看”方法,进一步掌握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现状、分析致贫原因,并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精准识别,并根据精准识别确定结果,将符合新识别标准的429户1427人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层层落实扶贫措施和责任,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不符合新识别标准的375户1233人特殊贫困户(主要是人均纯收入低,因病、因学导致家庭困难,住房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不完全符合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新识别标准,无法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且家庭又十分困难的特殊困难户),这些特殊贫困户,不能享受国家及省、州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单靠自身努力,无法实现脱贫致富,为了扶贫路上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几经研究,并结合实际,统筹兼顾,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进行精准帮扶,并由县乡两级登记造册、建档,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确保卡外特殊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得到帮扶,一起富起来。

二是细化措施、因户施策,把特殊困难户“保起来”。

特殊困难户往往人均纯收入低,住房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不能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的国家及省、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全靠自身努力,难于实现脱贫致富,为有效改善特殊困难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县乡干部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积极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进一步掌握特殊困难户家庭困难原因情况下,分类帮助375户1223人特殊困难户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对306户983人纳入低保对象,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127户411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为42名在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就学困难问题;为91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落实残疾人生活护理费;为336名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不符合建档立卡识别标准的特殊困难户进行专项扶持。对有富余劳动力的特困户,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特困户,集中开展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每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发展特色种养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实行社保兜底,确保帮扶见到实效,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三是强化宣传、注重引导,让特殊困难户“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曾多次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一再明确脱贫攻坚及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及贫困群众的重要作用。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出来,事关脱贫攻坚的成与败。为进一步增强特殊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南华县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挂包干部主力军作用,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到每一户,面对面解答特殊困难群众关于扶贫政策的疑问,做到“全面走访,不重不漏”,与群众交朋友、建亲情,打消群众疑虑。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老区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不断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特殊困难户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为切实消除困难群众“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四是用心用力、真情帮扶,让特殊困难户“富起来”。

挂包帮扶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的重要渠道,针对不能纳入国家建档立卡管理的375户特殊困难群众,县委、政府统筹兼顾,安排375名县乡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做到对特殊困难户帮扶全覆盖,让特殊困难群众倍感党的关怀。结对帮扶干部心系群众,经常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促膝交谈,与特殊困难群众结亲戚,帮助困难群众制定发展规划,教会困难群众科学种养知识、形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发展愿望和自主选择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困难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借助外力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主动作为,带动特殊困难群众增收创收,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奔小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