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雄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7/10/24

近年来,楚雄市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按照“市级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的三级网络架构,把电子商务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有序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逐步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楚雄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经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并完善议事机制、决策机制和工作推动机制。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工作机构,为全市电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培训。通过采取召开宣传会、制作宣传栏、借助广播电视宣传、开展培训班等行之有效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增强全民触网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广泛知晓电子商务、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政策配套。先后出台《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实施意见》、《楚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促进电商发展所涉及的税收优惠、用地保障、人才支撑、金融支持等方面优惠政策,大力规范和有序推进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

(四)加大农村电商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电子商务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2016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分别安排400万元和140万元资金对楚雄市电商产业园、楚雄清华启迪众创空间项目建设进行扶持;安排25万元财政资金,对年度入驻辖区内的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网上交易业绩前10名的法人企业和网上销售额在全市排名前10名的电商企业进行奖励;向上争取资金320万元,对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和全市15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项目进行了扶持。

(五)加快电商产业园区建设。通过积极努力,建成了楚雄州电子商务示范(培训孵化)基地、楚雄州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楚雄巴度(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楚雄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楚雄农村电商产业园等五大电商聚集区域,为全市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六)强化服务保障。市经信局等电商职能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全市产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电商发展重点和工作的切入点;深入电商企业调研,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电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电商企业申报项目,加大对促进电商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稳增长政策效应,提振全市电商企业家信心,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按照构建“市级—乡镇级—行政村级”三级流通网络架构模式的要求,有序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截至目前,投资350万元的楚雄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即将完成、楚雄州电子商务示范(培训孵化)基地、楚雄州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楚雄电子商务产业园、楚雄市启迪众创空间、楚雄龙升农村电商产业园等五大电商聚集区域初步形成,全市15个乡镇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建设的1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6个。

(二)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8月,全市电商户数发展到120户,且多数为农产品经营企业,同比增长39.53%。电商交易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至9月,全市(含开发区)电子商务线上销售额达1.38亿元,同比增长64%。

(三)电商平台广泛应用。各电商除基于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外,大力发展了“立天E世界”、“金鹿旅游网” 、“彩云优品”、“瓜棚豆架”等企业自建平台。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菜鸟物流、乐村淘等知名电商企业纷纷入驻楚雄。目前,全市电商发展呈现多平台共存、多点开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电商农特产品交易逐步扩大。目前,全市电商交易主要以地方农特产品为主,商品种类不断扩大。据调查分析,我市电商经营产品主要以楚雄及周边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居多,主要类别有野生菌、核桃、茯苓、香菇、红糖、茶叶、蜂蜜、大豆、火腿、时鲜果蔬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