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禄丰:打好脱贫攻坚战 奏响“发展变奏曲”

2020年09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楚雄日报 2017/11/10

秋冬时节,龙乡处处涌动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热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五网”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兜底脱贫”……禄丰县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正朝着脱贫攻坚目标稳健迈进。近年来,禄丰县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以愚公移山之志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扶贫政策在“最后一公里”畅通,用“一户一策、一户一法”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发展产业,自力更生、拔除穷根,一项项特色产业、一件件惠民实事,保障了群众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

绣好动态管理“一针一线”

入夜的黑井镇,灯火渐熄,镇政府办公楼却灯火通明,黑井镇脱贫摘帽“百日攻坚”誓师大会刚刚结束,镇扶贫干部又投入到了紧张的贫困对象数据再核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相关档案再规范工作中。“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村、组三级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贫困户早日脱贫。”黑井镇镇长潘德志告诉笔者。

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禄丰县始终坚持把“细、准、实、全”的要求贯穿于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绣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一针一线”。“细”字落地,形成“书记挂帅、党政同责、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群众主体、全面精准”的工作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准”字当头,始终把政策培训作为抓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大培训”与“小指导”、“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全面掌握“1+N”、“七个工作步骤”、“10类剔除情形”等政策要求,准确把握“错评、错退(返贫)、正常退出、漏评”“四类对象”评判标准,真正做到政策清晰、业务熟悉、程序规范、方向不偏,为全县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实”字着力,严格按照“贫情分析、入户调查、信息复核、拟定对象、公开评议、逐级审定、录入系统”程序,切实做到信息数据录入精准、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从严从实统筹推进;“全”字防疏,按照“四有”要求对档案目录清单进行查缺补漏,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扶贫资料特别是关键性材料及时、完整归档,并推行“四账并举”,干部群众“双认账”,针对贫困户收入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推行“日常记账、季度算账、年终对账、贫困户认账”四账并举工作法,每户贫困户发放1本建档立卡贫困户手册,村民小组长每月到贫困户家中统计收支情况,填写在手册上,每个季度由挂包干部、驻村队员核查手册内容,年终汇总形成完整真实的收入账,确保动态管理更精准。

插上脱贫致富“金色翅膀”

走进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大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19亩多的安置点规划地块上,土地平整、地基开挖等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新房梦”很快就可以实现。

张思权是峨山村委会新村一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六口人至今还居住在2间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十多年来,只要一下雨,我就担心山体滑坡,住得很不安心,现在党的政策好,帮我们盖起新房,我们想早早地搬进去住。”看着即将建成的新房,张思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住房改善了,群众发展产业才更有积极性。禄丰县黑井镇在产业扶持项目中,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采取“菜单式”扶贫,由贫困户自己下单,决定养什么、种什么,养多少、种多少,政府采取免费发放种苗、补助款到户等进行产业扶持。黑井镇复隆村委会伏井一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金顺,家中仅有三口人,属于劳动力弱、田地少的家庭,针对这一情况,黑井镇对选择发展养牛的杨金顺发放了产业到户补助款3000元,并对他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受到帮扶的杨金顺感慨:“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多,日子会越过越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黑井镇政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力求做到每户贫困户都有产业扶持,都有增收渠道。目前,黑井镇共计投资414.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石榴、小枣、蚕豆等种植业,投资600万元扶持养殖山羊、土鸡、牛等养殖业,投资320万元实施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3000元的产业资金扶持。

今年来,禄丰县围绕1个贫困乡镇黑井镇脱贫摘帽、10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5518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聚焦镇村组整体推进、逐步攻坚,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上狠下功夫,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倒逼责任、限时销号,全力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2016年,禄丰县完成了7个乡镇557户和4个集中安置点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投入1.45亿元的黑井镇脱贫摘帽、5个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6个产业扶贫、82个贫困村(居)民小组文化活动场所、200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稳步实施;截至9月30日,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983.5万元;1450余名贫困群众参加了技能培训。

彰显驻村挂包“家人情怀”

驻村干部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在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一名驻村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将责任和信心抗在肩上,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中村乡阿勒村委会由于地势和交通等不利因素影响,阿勒村委会二台坡、蛇腰村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致富能力较弱。怎么才能找到让群众长久稳定增收的产业?如何让村里面的能人大户发挥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发展,共同致富?从驻村那天开始,县移民局的驻村工作队员张树彬便带着这些问题走村串户,为阿勒村的未来谋划着……

在阿勒村委会二台坡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学武家,工作组刚来到家里,潘学武就拉着张树彬来看他的“战果”。原来,潘学武经常去山上挖野生的重楼、白芨等中药材栽种,为了使移栽的这些药材能成活,张树彬成了潘学武的“活字典”,上网、看书、请教农科人员等,凡是能用上的办法,张树彬都先学了一遍。现在,潘学武栽培的野生重楼等中药材大大小小有三四十盆,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在他们的指导帮扶下,我信心十足,只要把中药材培育好,相信我也能很快脱贫。”潘学武笑眯眯地告诉笔者。

走访中,张树彬认为最难的就是让群众转变思想的过程。“不管到哪家入户,他们刚开始都带着不信任、不认可的情绪,所以,我要求自己熟记、了解扶贫政策,用心听、用笔记、用嘴说,以真情帮扶换真心相待。”张树彬感叹。驻村一年来,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一起积极帮助村委会争取资金十万余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同时,还根据当地核桃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下乡工作组、村委会干部一起到大姚等地学习核桃种植及核桃油压榨技术,和贫困群众一起探索脱贫发展之路。

在禄丰,这样的驻村工作队员还有很多。今年共有2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19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活跃在龙乡大地的村村寨寨,他们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基层,将各项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据统计,禄丰县定点扶贫单位共有110家。截至目前,共筹集扶持资金(含物资折合)2240.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4个,帮助驻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个,帮助6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展劳务技术培训42期、普法教育培训61期,解决贫困人口最急最盼的问题130个,挂包单位已落实驻村工作队员经费44.8万元,定点帮扶成效明显。

绘就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在碧城镇西河村委会刘家营村,池塘两边绿树成荫,进村主干道干净整洁。今年74岁的张学文老人正在拔草,他告诉笔者,原来的路窄,交通不便,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路宽了,出行方便了,绿化树栽种整齐,休闲纳凉也有了好去处。

刘家营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只是禄丰县各乡镇在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禄丰县以镇村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农村垃圾整治、镇容村貌整治、农村河道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禄丰县先后启动了县城一、二期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县城“三化工程”建设。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成,县城的良好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出行难问题不断解决,禄丰县金山镇、黑井镇、广通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今年,禄丰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第八批省级园林县城,全县14个乡镇积极推进乡村道路绿化美化工作,2016年,全县完成乡村道路绿化57.6公里。

通过上引外联,拓宽筹资渠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禄丰县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迈进。2016年,该县投资244093.8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6个385.9千米;共争取到县级以上美丽宜居乡村专项资金17236.5万元,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140个,涉及14个乡镇96个村委会178个村民小组,覆盖群众12550户50217人。此外,为增强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各项目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要求,科学规划,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子,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88.1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01元,真正使群众实现了“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

幸福的美丽禄丰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朱 江 倪金国 胡晓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