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南华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大攻坚工程”为突破,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注重资源深度转化,激发内在潜能,稳步推进稳增长各项政策落实,实现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努力向“科学跨越、争先进位、绿色崛起、富强美丽”新南华目标迈进。
动能转换增后劲
1至6月,总投资15亿元的南华县新型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项目等68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南华,协议总投资156.58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7个;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9.8%……
在近日召开的南华县委理论中心组第六次集中学习会上,各职能部门纷纷晒出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全县整体经济呈现出了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空间拓展等变化。
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南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壮大工业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年初以来,南华县倾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大培强现有企业,促进骨干企业裂变扩张,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增后劲,稳步推进永顺无烟煤有限公司塘箐15万吨/年整合技改项目和锅铲箐15万吨/年整合技改项目建设,观音坝15万吨/年矿井投入生产,长坡煤矿救灾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并拆除一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格法玻璃生产线,年产19.5万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切实抓实去产能工程;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指导帮助,在年初就盘清锁定目标任务账、支撑账、时序账、差距账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账“五笔账”,积极协调对接,抓实企业促销扩产、达规达产和增值增效工程;制定《2017年南华县名牌产品培育创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指导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培育,成功将“南华松茸”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云南名牌产品企业4个,培育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沙桥天申堂萝卜、五街洋芋),指导新申请注册商标10件。目前,全县实有有效注册商标156件。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真正实现“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目标。
主体培育添动力
“县委、政府通过开展‘一企一策’和县级领导‘ 融资一对一服务’、‘ 管理一对一义诊’等精准帮扶措施,上半年共帮助园区企业降低各类费用500余万元,有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县经信局梁启昌介绍。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今年,南华县严格落实省、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发力,以“亲商助企”为载体狠抓项目,采取完善政策与强化服务共进、招商引资和大众创业并举、外引新量和内生增量并重的创新举措,围绕年内争取培育“四上”企业15户以上的目标,认真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渠道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创业活力,促进重点企业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四进企业”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团、金融服务团、专家服务团进企业活动,查姆公司、华香源公司、中信塑木公司3家企业共争取促产扩销奖励资金30万元,宏强商混公司获得州级达规补助资金10万元。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开市场主体准入限制,深入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1至6月,全县共换发“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58户,发出“两证整合”营业执照1273户。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027户,除去注销661户,各类市场主体净增366户。目前,全县实有内资企业166户、私营企业1718户、个体工商户868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6个,市场主体总数为10854户。
按照“畅通准入、做大总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助强扶弱、增强能量”的要求,抓好全民创业和行业引导,做好农村经纪人培育和市场布局优化,壮大总量和提升活力,全面推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实现了个体商户“枝繁叶茂”、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生动局面。
园区发展强基础
在南华县城南面通向老高坝工业园区的龙川江畔,人声鼎沸,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这是我们投资6871万元的老高坝工业园区入园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路基土石方开挖14.37万方、填方2.6万方、清除地表附着物5000平方米,完成土城跨河桥全部9根桥墩浇筑、完成T梁浇筑4片。”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鲁忠先对我们说。
“由于原来进入园区的的道路经过城郊村庄,道路狭窄,大型货运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给园区工业产品的运输造成较大困难;总盼着这条路早日进行改造拓宽,现在我们的这个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谈起园区建设,南华咪依噜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跃先感触颇深。
今年以来,南华县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考虑园区开发建设的成本和入园项目落地建设的需求,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领导精力向园区投入,工作力量向园区集中,资金、用地、政策等要素资源向园区倾斜,将园区建设纳入城镇、土地、林地、环保、交通、水利、电力、服务业等规划重点,优先保障园区用地,千方百计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给排水管网、电力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投资硬件环境。投入1.6亿元浦发银行扶贫贷款,完善老高坝片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楚雄中信塑木公司与云冶集团合作开发的云南塑木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中国·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野生菌小镇被获准创建省级重点特色小镇。
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入园企业3户,园区累计入驻企业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6.46%;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9亿元,同比增长326.98%;完成工业企业投资6.04亿元,同比增长11.23%;完成标准厂房建设0.84万平方米,园区吸纳、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平台作用日趋显现,园区逐步成为全县工业招商引资的窗口、重点工业项目的聚集区和“工业强县”的主阵地。
民营经济展新姿
进入南华老高坝工业园区,最受瞩目的当属楚雄中信塑木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2012年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11387万元,2016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00多万元,签订户外工程合同金额2.98亿元,全年营业收入2亿多元、利税2500万元。
在短短4年成长过程中,公司从一个从事林化工生产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目前云南省内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塑木生产企业。追寻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党委、政府这双“有形之手”的推动,激发了民企喷涌而出的创造力。
在助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南华县认真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贷免扶补”等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措施,以入股、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实施小微企业成长陪伴、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等工程,实施企业扩产促销和停产企业复产扶持奖励政策,扎实推进“四进企业”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团、金融服务团、专家服务团进企业活动,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成立专门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厂一策、一企多策、重点帮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民营企业达10438户,同比增长9.4%(其中:个体工商户8717户,同比增长7.7%,私营企业1721户,同比增长19%)。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46亿元,同比增长12.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2.7%。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南华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往日的“草根经济”,正逐渐成长为南华经济发展版图上不可或缺的参天大树,也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民营企业逐步成为了支撑县域经济的“小巨人”,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财政增收的“顶梁柱”、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担当起了南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担。
工业转型促跨越
上半年,南华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达26户。6户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企业实现产值5.76亿元,同比增长36.85%,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74.69%;3户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3.19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78.5%;8户绿色食品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22.96%;实现增加值2.2亿元。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南华县对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追求。
2017年,南华县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按照 “绿色、低碳、高效”要求,突出创新驱动和扶优扶强,紧扣企业降本增效这个核心,进一步拓展政策空间,努力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电力价格、物流成本上取得成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多种措施,积极帮助澜沧江啤酒集团、高原绿色食品公司、彝人大酒坊、恒沅、牧欣等企业扩产促销,加快破解制约转型发展的要素瓶颈。巩固提升啤酒、煤炭等传统产业,帮助澜沧江酒业(集团)楚雄有限公司扩产促销,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好转,澜沧江啤酒公司正在和北京天地重大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整合重组洽谈相关事宜;吕合煤业观音坝15万吨矿井建成投产,长坡煤矿进入复产准备阶段。野生菌加工、新能源、新型建材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在服务管理上,围绕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9.1%以上的目标任务,围绕解决企业发展最迫切需求,以政策服务为着力点,继续执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确定36名县级领导联系41户重点企业,深入开展“助保贷”和“惠企贷”工作,设立县级中小企业过桥资金2000万元、县级工业产业扶持资金300万元,支持一鑫玻璃公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为查姆公司、华香源公司、中信塑木公司3家企业共争取促产扩销奖励资金30万元,宏强商混公司获得州级达规补助资金10万元,确保省、州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优惠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确保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