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柏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力决战脱贫攻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全面小康迈出新步伐,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 新进展
近年来,双柏县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林、融合”的发展思路,调整结构、稳定产量、提高质量,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县优质粮食、烟叶和热作产业、现代林业、特色经作、山地牧业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在双柏县大麦地镇普龙村委会三江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里,公司负责人张伟自信满满地介绍:“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纯净的土壤环境,增加了葡萄的甜度和香度,做到了一年两收,葡萄的市场行情和销售价格也非常好。今年,我们的第一季葡萄5月中旬就上市了,比全国其他地方早了两个多月,并以每公斤100元的均价销售一空。”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该县依托绿色生态资源,按照“高海拔地区抓林果、中海拔地区抓粮烟、低海拔地区抓热作、科学发展畜牧业”的立体空间布局,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大庄、法脿沿河蔬菜产业带,元双公路、妥甸—大庄—法脿公路及县城周边猪禽规模养殖示范带和绿汁江、马龙河流域沿江生态牛羊养殖示范带的山地牧业区,及以大麦地普龙片区为核心的鲜食葡萄、以安龙堡青香树和马龙河沿岸为主的枣类、元双路和晋元线沿线以冬桃和云南红梨等为主的水果产业区,白竹山一带集中发展茶叶产业,大庄、法脿、妥甸、[腭] [石]嘉、安龙堡5个乡镇集中发展蚕桑产业,集中在[腭] [石]嘉、爱尼山、独田等乡镇发展林菜、林药、中药材种植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立体空间布局。
目前,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万吨以上;核桃、蔬菜、青花椒、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83.6万亩、12万亩、6.87万亩、6万亩;培育大型养殖龙头企业18个,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40个,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26个,建成肉羊规模养殖场165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总面积达3.48万亩,绿色食品认证11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1万亩,绿色食品产地0.17万亩,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1万亩。(刘克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取得 新突破
近年来,双柏县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和扶持以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重点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该县坚持进度服从于质量,克期完成机构组建、业务培训、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外业地块指界五个阶段的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引导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合理配置利用,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调整土地,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以“公司(合作社)+村两委+农户”模式进行流转,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
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06万亩,流转金额达869万元,办理集体林地流转11.77万亩,吸纳社会资金50245.508万元,有效盘活了林区资源,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 (夏丽萍)
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 新步伐
近年来,双柏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地处绿汁江沿岸的大麦地镇埂井村,谈起收入的变化,刚从云南金亿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班回来的村民普兴明打开了“话匣子”:“家里的10亩地租了7亩给企业,剩下的3亩自家种,我又进企业当了工人,除了地租,一个月还有1900元的工资,最后还能参与分红,比之前种包谷不知强了多少倍。”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大麦地镇充分利用土地宽阔、光热充足的优势,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走出了一条以发展葡萄、冬早蔬菜、青枣、西瓜、小米椒等生态水果、蔬菜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当地农民成了有地租收入和打工收入的“双薪族”,有的成了产业工人。据悉,全镇有农户2400户,总人口9667人,仅土地流转及打工经济两项,每年户均增加收入15917元,人均增加纯收入3912元。
双柏县通过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技术辅导、加大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手段,鼓励大户承包流转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采取“政府引导开展土地流转、企业租地建设种植基地、农民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资本投资农业,着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有效促进烤烟、鲜食水果、药材、蔬菜、林业、畜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565元增长到2017年的9213元,平均年增速11.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的美好愿望。 (刘克愚 代美菊)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 新成效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双柏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坚持作战到底,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谋划督战,全县42名县处级领导包保全县有贫困人口的82个村(社区),落实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包保责任;各级各部门对标对责,确保脱贫攻坚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逐村逐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按照户均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落实贫困户“一户一产业”脱贫规划,筹措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组建30个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扶持贫困农户2341户8441人;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电商扶贫”等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模式,制定《双柏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对跨省务工劳动力每人每年给予一次性1000元以内的交通补助,对贫困家庭劳动力6008人开展培训,实现转移就业2869人;严守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界线”、住房面积“标线”、搬迁不举债“底线”和项目资金管理“红线”,扎实推进1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采取县城、乡镇集镇“1+6”城镇化安置模式;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层层签订“政治生命责任状”,推行“纪律巡察全覆盖、工作督查全覆盖、考核评估全覆盖”的督查考评机制。
目前,全县共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639户3157万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185个,特色种养殖大户2787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3.86万人,649户2445名贫困群众迁入新居。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20.76%降至2017年末的4.48%,减少贫困人口18881人。今年,双柏县计划脱贫退出1668户5196人、26个贫困行政村出列、1个贫困乡镇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尹丽萍 王立新)
农村风貌焕发 新气象
近年来,双柏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虎乡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该县坚持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坚守生态底线,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治,持续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绿色生物农资,推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粪污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全面推进以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为主要内容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依托双柏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业态、神态、形态、生态兼备,特质、品质、价值、颜值兼具,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村庄;统筹整合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在产业示范带、贫困地区、城镇周边、旅游景区集中连片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2015年至2018年,全县共争取投入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资金达13932.96万多元,建设项目涉及县扶贫办、民政局、农办等9个部门,受益群众达13570户42995人,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杨祖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