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庭院,改变了乡村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解决了百姓出行难、卖粮难的问题;一座座高标准砖瓦房拔地而起,圆了贫困户的“安居梦”;一个个惠民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贫困群众喜获分红……一幅幅农村新画卷,绘出了禄丰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成果。
从彝乡高峰到古镇黑井,从工业重镇土官到农业大镇彩云,在寒风凛冽的田间地头,在春意盎然的蔬菜大棚,县级领导、挂包干部、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贫困群众一起谋思路、兴产业、话发展……伴随着党的十九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号角,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正在龙乡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2017年以来,禄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感不断增强。
开展主题教育 激发内生动力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县如火如荼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时刻,部分村组群众争戴“贫困帽”、坐等“送小康”等现象依然存在,让脱贫攻坚的一些好政策、好措施在实施中打了折、变了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为激励全县各族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努力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推动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2017年以来,禄丰县把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积极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制定下发《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把主题实践活动细化分解成主题宣讲、专题党课、民情恳谈、文艺汇演、选树“脱贫典型”、文化建设、践行文明新风建设等具体工作,采用“理论+文艺”的形式,编排了《攻坚之路》《脱贫欢歌》等喜闻乐见的花灯歌舞节目,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脱贫攻坚到农村”巡回演出40余场次,让脱贫政策、脱贫方法、致富经验进农村、到农户。同时,县处级领导带头,州、县、乡镇、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累计进村宣讲314场次,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以脱贫户现身说法、选树脱贫先进典型、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每年以村为单位发布脱贫光荣榜等方式,把政策宣传与脱贫经验推广相结合、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相结合,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消除“等靠要”和“应得”思想,树立“脱贫光荣守贫耻”的导向,激发贫困群众不甘落后、自强脱贫。在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彩云镇南河村委会摆衣村马国文户荣获“全省脱贫光荣户”称号。
坚持精准施策 提高扶贫成效
近年来,禄丰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因村因户因人、分层分类精准帮扶,进一步提高扶贫成效。
产业扶贫扎实深入。禄丰县围绕“一村一产业、一户一品种”的目标,结合贫困村实际,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积极谋划脱贫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发展“畜、禽、花、蔬、果”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同时,组织4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乡镇参加产业扶贫专场招商会,签订招商项目投资协议6个,投资总额3.6亿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从农业、林业等部门抽调技术力量组成服务团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发放力度,着力扶持涉农小微企业,扩大订单养殖、订单种植范围,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整合农业产业项目17个1201.4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7亿元,贫困户户均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达5000元。
就业扶贫稳步推进。“以前只能找一些临工做,有一天、没一天的。现在好了,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工资2000元呢。”土官镇寨脚村委会村民杨建琼说。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该县制定出台了《禄丰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围绕贫困户劳动力100%培训、转移就业50%以上的目标,举办13个工种 85期技能及引导性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727人,实现就业1971人。积极搭建就业转移平台,组织74家用人单位、1104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促就业 助脱贫”现场招聘会,358名贫困劳动力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危房改造加快实施。制定《禄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实施方案》、《禄丰县农村“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召开现场推进会,坚持“保障安全、满足基本”的原则,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资金统筹保障,采取修缮加固措施为主、原址拆除重建为辅的措施,农村“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建设1553户。
健康扶贫全面落实。研究制定了《禄丰县健康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健康精准扶贫医疗兜底保障机制,落实了针对贫困户的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措施,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住院费用回补工作全面完成;“两线合一”稳步推进,开展农村低保精准施保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人口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县1293户369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146名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33名患重病、大病、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参保率达100%。
教育扶贫巩固提升。深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落实“控辍保学”,稳步推进“全面改薄”和两个“全覆盖”,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落实开展各级教育结对帮扶,资助在校贫困初高中、大学残疾学生148名,全县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生态扶贫积极推进,投入项目资金256.85万元,实施了营造林、农村能源建设、贫困护林员等5个项目,扶持贫困户2367户。
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门路
走近碧城镇张通村委会万亩玫瑰花种植基地,在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里,一株株玫瑰轻轻摇曳,工人们正娴熟地进行剪枝作业,准备将鲜切玫瑰进行包装并配送至呈贡花卉交易市场。
近年来,禄丰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的理念,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舞龙头、带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禄丰县盈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种植玫瑰花为主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社员达到13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种植面积1678亩。在脱贫攻坚中,合作社主动扛起产业扶贫责任,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通过互助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根纽带,把单干的贫困户捆在一起,使贫困户由个体变为有组织的群体,提高了贫困户种植的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4年,合作社吸纳新增18户社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9户贫困户当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3亩多玫瑰花,实现当年投资建设、当年回本见效。到2015年亩产值达2.6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脱贫率达到100%。
一花引来百花开。合作社还辐射带动勤丰、碧城、仁兴三个乡镇21户贫困户种植玫瑰106亩,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捆绑,让贫困户吃下了发展花卉脱贫致富的“定心丸”。盈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给本地农户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务工52户190余人,贫困户人均务工收入每年达21600元。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带动21户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企业发展的目标。
带动农户1万户,发动200余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养殖肉牛400余头,户均增收3000元……近年来,禄丰彩云印象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参与精准帮扶行动,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公司坚持走“公司+贫困户”模式,带动200余户农户养殖云岭肉牛400余头,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贫困户想发展母牛养殖,由国家产业扶持资金给予每头6000元的补助,剩余资金农户只要先付20%给公司,就可以拉回母牛,剩余资金的另外80%,可在母牛产下小牛后,公司回收小牛时扣除。农户家产下的小牛养到1岁左右,公司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这样,公司无需新增成本就能快速实现规模养牛、扩大效益;贫困户无需出资金、闯市场、担风险,就能获得户均3000余元的固定收益,实现了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和农户脱贫致富“双赢”。
与此同时,公司还让部分有劳动力、有文化、无技术的贫困户免费学习养殖技术,让其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公司附近的贫困户学到技术后,也可以一边在公司继续打工,一边协助家人进行肉牛养殖,实现了就业与创业的双丰收。不仅可以让有劳动力、有文化、无技术的贫困户练就一技之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致富无门”为“生财有道”,更可以把过去“体力型”劳动力变为“技术型”劳动力,有效增强了贫困户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